文章解析

qiū
chén
tóng
chuān
máo
qiū
jiǔ
yǒng
·
·
qiū

朝代:唐作者:骆宾王浏览量:2
guān
hán
zǎo
jīn
táng
qiū
guī
fàn
zhǎng
guāng
jìng
tiān
shàng
wēi
biàn
shuāng
níng
xiǎo
chéng
yuè
wěi
yuán
huī
bié
yǒu
tái
shàng
yīng
shī
湿
chǔ
chén

译文

玉门关的寒气早早降临,金塘的秋色悄然归来。在掌心般的光泽中愈发纯净。增添在荷叶上,滴落尚显微小。化作寒霜,凝结成清晨的冰液,承接月光,铺展成圆满的光辉。另有吴国的宫台上,应当打湿了楚国臣子的衣襟。

逐句剖析

"玉关寒气早":玉门关的寒气早早降临,

"金塘秋色归":金塘的秋色悄然归来。

# 色:一作气。

"泛掌光逾净":在掌心般的光泽中愈发纯净。

"添荷滴尚微":增添在荷叶上,滴落尚显微小。

# 荷:一作河。

"变霜凝晓液":化作寒霜,凝结成清晨的冰液,

"承月委圆辉":承接月光,铺展成圆满的光辉。

"别有吴台上":另有吴国的宫台上,

"应湿楚臣衣":应当打湿了楚国臣子的衣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露》是唐代诗人骆宾王所作的一首律诗。此诗围绕秋露展开,描绘出秋露在不同情境下的特点,借景抒情,表达出深沉情感。写作上,运用典故与细致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前四句从玉关、金塘等场景入手,细致刻画秋露的光泽与形态;后两句用“吴台”“楚臣”典故,拓展意境。首联点明秋意早临边关与池塘,营造氛围;颔联写秋露于掌上、荷间的姿态;颈联描绘秋露在霜晓与月下的变化;尾联借典故传达复杂情思。该诗通过细腻笔触描绘秋露,借景与典故融合,展现出秋露之美与诗人深沉情感,体现了骆宾王诗歌借物抒情、意境深远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19?~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又称洛临海,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感慨悲愤之词。其五言律诗也时有佳作,托物兴怀。他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感情充沛,气势俊逸。代表作品有《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等。著有《骆宾王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玉关寒气早,金塘秋色归”,点明秋意早临玉门关与金塘,“寒气早”“秋色归”营造出秋意渐浓的氛围,为秋露的出现铺垫背景,也暗示了时光流逝之感。颔联“泛掌光逾净,添荷滴尚微”,细致描绘秋露,“泛掌”化用汉武帝承露盘典故,写秋露在盘中光泽愈发纯净,“添荷滴尚微”则刻画了秋露落在荷叶上,水珠微小的情景,从不同角度展现秋露的形态美。颈联“变霜凝晓液,承月委圆辉”,描绘秋露在清晨凝结如霜,夜晚承接月光洒落清辉,展现出秋露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营造出清冷、静谧的氛围。尾联“别有吴台上,应湿楚臣衣”,运用“吴台”“楚臣”典故,借吴台之露打湿楚臣衣衫,含蓄表达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思,可能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也可能是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引发读者联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杜秋娘诗》

下一篇:唐·皎然《九月十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