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rén
shū
tóu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2
西
shī
xiǎo
mèng
xiāo
zhàng
hán
xiāng
huán
duò
bàn
chén
tán
zhuǎn
míng
jīng
róng
shuì
xīn
shuāng
luán
kāi
jìng
qiū
shuǐ
guāng
jiě
huán
lín
jìng
xiàng
chuáng
biān
xiāng
yún
chāi
luò
chù
shēng
xiān
shǒu
què
pán
lǎo
cuì
huá
bǎo
chāi
zān
chūn
fēng
làn
màn
nǎo
jiāo
yōng
shí
huán
duō
zhuāng
chéng
𩭏
duǒ
xié
yún
shù
yàn
shā
bèi
rén
xiàng
chù
xià
jiē
zhé
yīng
táo
huā

译文

西施般的美女拂晓还做着梦在清冷的纱帐中,芳香的环形发髻半覆着沉檀枕,蓬蓬松松。室外响起了咿咿呀呀像玉鸣一样的辘轳声,把芙蓉般的美人从酣睡中惊醒。打开双鸾镜套,镜子像秋水般光洁,站在象牙床上,解开发髻面对明镜。一头长长的香丝乌云般一直撒落在地上,玉篦梳理着那细润柔美的头发静静无声。细嫩的双手推弄着乌黑的发盘,青翠滑润,连宝钗都不能插定。烂漫的春风吹得她娇柔倦懒,十八岁的美人发髻高高,好像力不能胜。梳理成的发髻美好而又齐正,穿着华美的服装把脚步轻缓地移动。背着人脉脉不语,她将去向何处,走下台阶折枝樱桃戴在头顶。

逐句剖析

"西施晓梦绡帐寒":西施般的美女拂晓还做着梦在清冷的纱帐中,

# 绡帐:丝织的床帐。晋王嘉《拾遗记·蜀》:“先主甘后……至十八,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先主召入绡帐中,于户外望者如月下聚雪。”,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这里代指所写美女。

"香鬟堕髻半沉檀":芳香的环形发髻半覆着沉檀枕,蓬蓬松松。

# 沉檀:指用沉檀木做的枕头。,堕髻:堕马髻的省称,为一种发式。《后汉书·梁冀传》记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李贤注引《风俗通》:“堕马髻者,侧在一步……始自冀家所为,京师翕然皆放佼之。”,香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

"辘轳咿哑转鸣玉":室外响起了咿咿呀呀像玉鸣一样的辘轳声,

# 咿哑:形容物体转动或摇动声,这里指是辘轳转动的声音,其声如玉之鸣。,辘轳:井上汲水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

"惊起芙蓉睡新足":把芙蓉般的美人从酣睡中惊醒。

# 芙蓉:借指美人。《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双鸾开镜秋水光":打开双鸾镜套,镜子像秋水般光洁,

# 秋水光:形容明镜的光芒像秋水一样明净。,双鸾:指镜盖上所绣的鸾鸟。

"解鬟临镜立象床":站在象牙床上,解开发髻面对明镜。

# 临镜:对镜。唐元稹《三兄遗白角巾》诗:“暗梳蓬发羞临镜,私戴莲花耻见人。”

"一编香丝云撒地":一头长长的香丝乌云般一直撒落在地上,

# 香丝云:指发丝。丝、云:都指美女的头发。

"玉钗落处无声腻":玉篦梳理着那细润柔美的头发静静无声。

# 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汉司马相如《美人赋》:“玉钗挂臣冠,罗袖拂臣衣。”或作“玉梳”。

"纤手却盘老鸦色":细嫩的双手推弄着乌黑的发盘,

# 老鸦色:形容头发乌黑。

"翠滑宝钗簪不得":青翠滑润,连宝钗都不能插定。

# 簪:插定发髻。,翠滑:色黑而润泽。多用以形容女人头发。

"春风烂熳恼娇慵":烂漫的春风吹得她娇柔倦懒,

# 娇慵:柔弱倦怠貌。宋柳永《临江仙引》词之三:“鲛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烂熳:形容光彩四射。熳,一作漫。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丹彩之饰,徒何为乎,浩浩汗汗,流离烂漫。”

"十八鬟多无气力":十八岁的美人发髻高高,好像力不能胜。

# 鬟多无气力:发长髻高好像力不能胜。

"妆成𩭏鬌敧不斜":梳理成的发髻美好而又齐正,

# 敧不斜:指发髻似斜非斜。敧:一作欹。倾斜之意。,�鬌:形容发髻美好。𩭏:一作婑。

"云裾数步踏雁沙":穿着华美的服装把脚步轻缓地移动。

# 云裾:轻柔飘动如云的衣襟。宋陈著《柳梢青·寿吴竹溪内》词:“缥缈瑶城。客情春小,本分寒轻。霞佩云裾,步联西母,笑倚飞琼。”

"背人不语向何处":背着人脉脉不语,她将去向何处,

# 背人:避开别人。

"下阶自折樱桃花":走下台阶折枝樱桃戴在头顶。

# 樱桃:果木名。落叶乔木。花白色而略带红晕,春日先叶开放。核果多为红色,味甜或带酸。核可入药。木材坚硬致密,可制器具。亦指其果实或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美人梳头歌》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李贺以细腻笔触描绘美人晨起梳妆的场景。此诗开篇以“西施晓梦”营造朦胧氛围,描绘美人晨起慵懒之态;接着通过“辘轳”“鸣玉”之声,“双鸾开镜”“解鬟临镜”之态,细腻刻画美人梳头的过程;又用“香丝云撒地”“翠滑宝钗簪不得”等句,展现发丝的柔顺与梳头时的娇态;最后以“妆成”后的行动与神态作结。李贺善用瑰丽想象与新奇意象,虽铺陈美人梳妆过程,却不着浓艳之笔,含蓄展现女子娇柔之态与微妙心绪,尽显其诗歌奇诡浪漫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本诗为李贺所创作的一首艳体诗,当作于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早期,具体创作年份不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艳体诗。李贺以细腻笔触描写了美人晨起梳妆的场景。李贺善用瑰丽想象与新奇意象,虽铺陈美人梳妆过程,却不着浓艳之笔,含蓄体现了女子娇柔之态与微妙心绪,尽显其诗歌奇诡浪漫的艺术特色。

2. 写作手法

比喻:“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两句写美人被声惊醒。辘轳转动声如鸣玉般清响,惊起如芙蓉般刚睡醒的美人,“芙蓉”喻指美人娇柔姿容,画面鲜活,细腻刻画出美人梳头的过程。

3. 分段赏析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二句绘美人春睡初醒之态。虽春意渐浓,然晓晨绡帐仍透轻寒。次句摹美人睡姿,发沾香泽故称“香鬟”,“堕髻”呈似坠未坠之姿,“半沉檀”状其长发半掩于枕间,尽显慵懒之美。“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二句写美人被声惊醒。唐明皇曾以“海棠睡未足”喻杨贵妃,此句“惊起”状如玉辘轳声打破静谧,惊醒如芙蓉般娇柔的睡美人,动静相生,画面鲜活。以上四句为铺垫,以下始入梳头正题。“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句写开镜梳妆。美人立于象牙床前解开鬟髻,双鸾镜如秋水明净。“解鬟临镜”动作自然,为后续梳头细节蓄势,“秋水光”暗衬美人神态清婉。“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数句细绘梳头场景。古人常以云喻发,“云撒地”极言发丝丰美垂地;“玉钗落处无声腻”中,“无声”衬发之浓密,“腻”字传发丝柔滑,通感手法妙现质感。“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二句承上写盘髻。“老鸦色”化用《西洲曲》,状发色乌黑如鸦羽;“翠滑”言发质润泽,因发浓滑而宝钗难簪,细节中见梳妆之生动与美人娇憨。“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句传美人娇慵意态。烂漫春风拂动,美人梳妆毕已慵懒乏力,“无气力”三字既显梳头劳累,又添柔美风韵,与温庭筠词中“弄妆梳洗迟”异曲同工。“妆成𩭏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二句摹梳妆后步态。“婑鬌”指柔美发髻,“欹不斜”精准勾勒似堕非斜之态;“云裾踏雁沙”以飘逸衣摆衬步态轻盈,如雁踏沙,尽显优雅风韵。“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末二句以折花动作传情。美人背对他人、默默折取樱桃花,“不语”“自折”暗含微妙心事,似有春怨又含孤芳自赏。樱桃花喻美人素洁,花期易逝亦喻青春怅惘,含蓄点睛。方扶南评此诗“写幽闺春怨”,结句“樱桃花”以景语传情语,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其以动作细节刻画人物情思之法,与李白《玉阶怨》“望秋月”异代同辉,皆见含蓄之妙。

4. 作品点评

李贺诗歌语言素以奇险、秾艳著称,《美人梳头歌》则为秾艳风格的作品。全诗色彩明丽,流露出对南朝乐府民歌的明显继承。该诗虽取材于日常闺阁生活,却以绚烂笔触绘就绮丽画面。诗中精妙比喻俯拾皆是:以“鸣玉”摹辘轳清响,借“芙蓉”喻美人娇态,用“秋水光”状明镜澄澈,以“云撒地”写长发垂落,“老鸦色”喻乌发如墨,“踏雁沙”拟缓步轻盈,皆令人耳目一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美人梳头歌》云:西施晓梦绡帐寒……”余尝以此歌填入《水龙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 李长吉集中有《染丝上春机》、《美人梳头歌》,婉丽精切,自成一家机轴。

元韦居安《梅涧诗话》

# 刘云:如书如画,有情无语,更自可怜。

明高棅《唐诗品汇》

# 钟云:嫩静而摇曳,美人妙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黎简:蕴藉(末二句下)。

清黄淳耀、黎简《李长吉集》

# 状美人之晓妆也。奇藻茜艳,极尽情形。顾盼芳姿,仿佛可见。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发长也(“解鬟临境”句下)。梳头以后之神(末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写幽闺春怨也。结尾“樱桃花”三字才点睛。花至樱桃,好春已尽矣;深闺寂寂,亦复何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使温、李为之,秾艳应十倍加。然为人羡,不能使人思,不如此画无尽意也。从来艳体,亦当以此居第一流。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 形容处极生艳之致,此种乃杨铁崖极力模仿者,然不逮远矣。

清王士禛《唐贤小三昧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下一篇: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