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花菊郁金黄":一满园的菊花好似郁金黄,
# 郁金黄:花名,即金桂,这里形容金黄色的菊花似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中间有一丛却雪白似霜。
# 孤丛:孤独的一丛。
"还似今朝歌酒席":这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 白头翁:诗人自谓。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重阳节宴饮赏菊为背景,前两句通过“满园黄菊”与“孤丛白菊”的对比,突出白菊的独特;后两句以花喻人,将白菊比作酒席上的“白头翁”,与少年同乐,并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青春活力。诗中既赞美菊花的清雅,亦抒发了诗人虽年老仍葆少年情怀的豁达心境。
2. 写作手法
比喻:“中有孤丛色似霜”,将白菊的颜色比作霜,形象地描绘出白菊的洁白,让读者对菊花的形态有更直观的感受;“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诗人由花中一丛白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生动形象。衬托:正衬,“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用陪衬的手法,满园金黄色使白色的“孤丛”更为突出,使读者对其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3. 分段赏析
《重阳席上赋白菊》首句描绘了满园菊花一片金黄的景象,渲染出重阳时节菊花盛开的热闹氛围。次句则笔锋一转,点出在这众多金黄菊花中,有一丛白菊颜色如霜,鲜明的色彩对比,突出了白菊的与众不同,也为后文诗人的感慨埋下伏笔。第三句由菊花场景过渡到眼前的歌酒席,将菊花的情境与宴会联系起来。末句诗人把自己比作白头翁,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在年轻人聚集的宴会上的状态,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出自己面对年龄差距时的豁达心态,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升华。
4. 作品点评
《重阳席上赋白菊》为白居易晚年闲适诗的代表作,以浅白语言传递深刻哲思。诗人突破传统咏菊诗的悲秋基调,赋予菊花以活泼的生命力,展现“老当益壮”的精神。此诗写作特色鲜明,以自然、明快、幽默的风格,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将描写与抒情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乐观态度。“白头翁入少年场”一句,生动有趣,是诗中的亮点,体现了白居易善于以平实语言表达深刻情感和独特心境的能力,给读者带来轻松愉悦又富有哲理的阅读体验。
# 古人咏白菊之诗甚多,而能写得如此有情有境有趣者罕见。
现代清华大学教授谢思炜
上一篇:唐·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
下一篇:唐·李白《长相思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