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历流光小":灵巧的身躯发出微弱的光芒,
# 流光:闪烁流动的光芒。,的历:小粒明珠的光点,灵巧微弱的样子。
"飘飖弱翅轻":纤弱的翅膀轻轻飘动。
# 飘飖:飘飘摇摇,很不稳定的样子。
"恐畏无人识":只怕没有人认识自己,
# 畏:怕。
"独自暗中明":独自暗中飞来飞去发出光明。
“唐初四大书家”之一,诗人
虞世南(558~638),唐代书法家、诗人。字伯施,谥文懿,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人。虞世南的一生经历陈、隋、唐三代的变革,其间征乱不断。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早期的诗歌呈现出婉缛、绮丽、藻饰的特点。入唐后,其作品的描写重点由场面转到景物,诗歌风格由婉缛变为清新。代表作品有《春夜》《咏舞》《蝉》等。传世书法作品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还有传为他的行草墨迹《汝南公主墓志铭》。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物小光不微”的意象,既阐发了微小事物亦能绽放光彩的哲理,又巧妙地以物喻人。诗人将个人际遇与情感寄托于流萤形象之中,使这首咏物诗在淡雅之外更添深沉意蕴。
2. 写作手法
正衬:“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灵巧的身躯发出微弱的光芒,纤弱的翅膀轻轻飘动,从流萤的飞翔之形、发光之态的角度开始写,通过“流光小”与“弱翅轻”衬托出了萤火虫弱小的特征。
3. 分段赏析
此诗开篇两句聚焦于流萤的飞翔姿态与发光状态,“流光小”配合“弱翅轻”,生动衬托出萤火虫的娇小柔弱。此种笔法,与唐朝李嘉祐的《咏萤》有异曲同工之妙:“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犹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李嘉祐的诗通过描绘萤火虫在水上舞动、空中翱翔、风吹不熄、露洗更明、伴夜读书、流连楹檐等形象,突显其飞翔之姿与发光之态。然而,虞世南的诗并不仅仅满足于形态的刻画。诗的三、四两句由外而内,深入萤火虫的内心世界:“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这展现出多么坚韧的个性与宝贵的追求啊!尽管生命渺小,萤火虫却不愿默默无闻,更不会自暴自弃,偏要在黑夜中绽放光芒,顽强地彰显自己的存在,执着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此一来,呈现在读者眼前的萤火,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小小飞虫,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生命,一个个性鲜明、胸怀远大的坚韧之士。其伟岸的形象,令人油然而生敬意,同时也引人深思。
4. 作品点评
人生在世,应当不断追求进步,勤奋学习。即便先天条件不足或者受到某些限制,但这些都不妨碍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来获取知识和智慧。这首小诗恰当地诠释了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我们不断超越自我。
# 佻细能饶圆唳。吴协南曰:“不明点‘萤’字,暗中摸索亦自得之,此咏物写生手也。”结有寄托,故佳。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上一篇:唐·张籍《没蕃故人》
下一篇:唐·王勃《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