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n
xiāng
shí
shǒu
·
·
shēng

朝代:唐作者:吴融浏览量:2
zhì
guī
lún
jiàn
wèi
jīng
tōng
zhǐ
shēng
chuī
tóng
jūn
tīng
yuè
míng
rén
jìng
kěn
ráo
tiān
lài
sōng
fēng

译文

孔稚圭(南朝隐士)对音乐的品评并不透彻,仅将蛙声与人为的鼓吹乐相提并论。你且试听这月明人静的夜晚,蛙声怎会逊色于天籁之音与松间清风。

逐句剖析

"稚圭伦鉴未精通":孔稚圭(南朝隐士)对音乐的品评并不透彻,

# 伦:一作论。

"只把蛙声鼓吹同":仅将蛙声与人为的鼓吹乐相提并论。

"君听月明人静夜":你且试听这月明人静的夜晚,

"肯饶天籁与松风":蛙声怎会逊色于天籁之音与松间清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阌乡寓居十首·蛙声》是唐末诗人吴融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借“稚圭以蛙声为鼓吹”的典故起兴,指出匡衡(稚圭)在品鉴声音方面尚不够精通,竟将蛙声与乐器演奏等同。后两句以月明人静的环境为背景,反问在如此情境下,蛙声怎敢与自然天成的天籁之音、松涛风声相媲美。全诗借咏蛙声,以委婉含蓄的笔触,表达对事物评判标准的思考,蕴含着对审美境界的独到见解,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之声细致入微的体察与精妙的文学构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吴融(?~903),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登进士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吴融诗文兼擅,工行楷,与韩偓、方干、贯休等人交往唱和。其诗多为纪游题咏、送别酬和之作,受温庭筠、李商隐影响,在艳丽中时含凄清之气。代表作品有《彭门用兵后经访路》《华清宫》《红白牡丹》等。著有《唐英歌诗》3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稚圭伦鉴未精通”此句开篇借典故“稚圭”(东汉黄宪,字稚圭,以识鉴精审闻名)发论。“未精通”三字,看似直白评稚圭之鉴,实则借古讽今。诗人意在表明,即便是如稚圭这般以识鉴著称之人,在世间诸多事物的认知上也并非全然通达。此处并非真正否定稚圭,而是以一种委婉且深刻的方式,暗示当时世人往往局限于表面认知,对事物缺乏深刻、全面的理解,为下文对蛙声的独特见解埋下伏笔,展现出诗人对世俗浅薄之见的批判态度。“只把蛙声鼓吹同”紧承上句,进一步阐述世人的认知局限。在世人眼中,蛙声不过如普通鼓吹之乐般平凡无奇。一个“只”字,强调了这种认知的片面性与狭隘性。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将世人对待蛙声的普遍态度与自己独特的感受形成鲜明反差,凸显出诗人与众不同的审美视角和思考深度,也为后文对蛙声的重新诠释奠定基础,引发读者对常见事物背后价值的重新审视。“君听月明人静夜”笔锋一转,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月夜情境。“君听”二字,仿佛诗人正与读者亲切对话,引导读者一同沉浸于这特定的时刻。“月明人静”描绘出一幅宁静、清幽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此句不仅为下文对蛙声的赞美做铺垫,更让读者在静谧的氛围中,心境逐渐平和,为感受蛙声之美做好心理准备,体现出诗人对意境营造的精妙把控,使诗歌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肯饶天籁与松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肯饶”二字,以一种反问的语气,强调蛙声毫不逊色于天籁之音与松间清风。诗人将蛙声与自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妙声音相提并论,赋予蛙声极高的审美价值。在诗人笔下,蛙声不再是世俗眼中的平凡声响,而是大自然和谐乐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天籁、松风共同构成美妙的自然之音。此句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和独特见解,表达了他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赞美之情,使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姚合《闲居》

下一篇:唐·张乔《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