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朝云":早晨云雾霭霭,
"飘春态度":仿佛带着春天的姿态在飘拂。
# 飘:一作矜。
"楚中梦断寻无路":在楚地,美梦破碎,寻觅无路。
# 中:一作宫。
"欲将尊酒遣新愁":本想借酒来排遣新添的忧愁,
"谁知引到愁深处":谁知道却让忧愁更加深沉。
"不尽长江":眼前是连绵不绝的江山,
"无边细雨":下着无边无际的细雨。
"只疑都把愁来做":只觉得这江山细雨仿佛都是忧愁所化。
"西山总不解遮阑":西山似乎全然不懂遮拦忧愁,
# 阑:一作栏。
"随春直过东湖去":随着春天一直延伸到东湖之外。
宋代词人
向子諲(1085~1152),宋代词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卜居临江(今江西樟树)。徽宗宣和三年,除淮南转运判官。绍兴八年,除户部侍郎,出知平江府。因反对议和忤秦桧,遂致仕,归隐临江。向子諲工文辞,尤长于词。南渡以前,其词以写男女恋情、离别思绪、唱和赠酬为主,词风清丽柔婉,不脱五代花间旧习。南渡后,词风转向苏轼一路,作品多抒发故国之痛、离乱之思,词风感慨深沉。代表作品有《生查子·赠陈宋邻》《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著有词集《酒边集》。
1. 分段赏析
上片“霭霭朝云,飘春态度。楚中梦断寻无路”:“霭霭朝云,飘春态度”描绘出早晨云雾霭霭,仿佛带着春天的轻盈与灵动,营造出一种看似美好的氛围。“楚中梦断寻无路”则突然转折,词人在楚地(九江古属楚国)美梦破碎,想要寻找出路却毫无办法,暗示了他在羁旅途中遭遇挫折,内心充满迷茫与痛苦。“欲将尊酒遣新愁,谁知引到愁深处”:此句刻画了词人试图借酒消愁的心理。“欲将尊酒遣新愁”表明他希望通过饮酒来排解新添的忧愁,“谁知引到愁深处”则揭示了结果适得其反,酒不仅没有消除忧愁,反而让忧愁更加深沉,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无奈与挣扎。下片“不尽江山,无边细雨”:“不尽江山,无边细雨”描绘出一幅广阔而又略带凄凉的景象。“不尽”和“无边”强调了江山和细雨的广阔无垠,给人一种压抑、迷茫的感觉,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础。“只疑都把愁来做”:“只疑都把愁来做”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愁绪紧密结合,词人主观地认为这连绵的江山和无尽的细雨都是忧愁所化,进一步强化了愁绪的深沉与浓烈,体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西山总不解遮阑,随春直过东湖去”:“西山总不解遮阑”赋予西山以人的情感,埋怨西山不懂遮拦忧愁。“随春直过东湖去”则描绘出春天随着江水一直延伸到东湖之外的景象,暗示了愁绪的无尽与绵长,如同春天的脚步一样无法阻挡,表达了词人对羁旅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