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料峭寒吹面":冰凉的东风吹拂面庞,寒意未消。
"低下绣帘休卷":垂下绣帘,不再卷起,隔绝外界纷扰。
"憔悴怕他春见":满面憔悴,唯恐被这明媚春光窥见愁容。
"一任莺花怨":任凭莺啼花落,徒然自怨。
"新愁不受诗排遣":新添的愁绪,连诗行也难以排遣。
"尘满玉毫金砚":笔尖蒙尘,金砚冷寂,灵感枯竭。
"若问此愁深浅":若要问这愁思深浅几何。
"天阔浮云远":恰似天际浮云,无边无际,渺远难测。
南宋词人。
郑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光宗绍熙中前后在世。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曾倅池阳。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随张贵谟使金,著有燕谷剽闻二卷,记金国事甚详。嘉定中官行在诸司粮料院干办。域能词,花庵词选中录存五首。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松窗词》一卷。杨慎《词品》卷四谓其《昭君怨》咏梅词“兴比甚佳”,又《画堂春;春思》词“乐府多传之”。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东风料峭寒吹面”,以“东风”点出春日背景,“料峭寒”却写出春寒未消的清冷之感,春风吹面本应是暖意,此处却带着寒意,既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也暗合了主人公内心的寒凉。紧接着“低下绣帘休卷”,一个“低下”“休卷”的动作,展现出主人公刻意隔绝外界的姿态,似是不愿让外界的春景闯入,为下文的愁绪铺垫。“憔悴怕他春见”一句,直接刻画主人公“憔悴”的形象,“怕他春见”将春天拟人化,仿佛春天有了感知,而主人公因自身的憔悴羞于被春天看见,细腻地流露出自怜与脆弱。末句“一任莺花怨”,“莺花”本是春日里生机盎然的景物,它们的“怨”或许因绣帘阻隔无法被欣赏,而主人公却“一任”其怨,毫不在意,更显内心愁绪深重,已无心顾及外界。下片转向对愁绪的进一步抒发,“新愁不受诗排遣”点明愁绪的浓烈——连以往或许能慰藉心灵的诗歌,如今也无法排解这“新愁”,突出愁绪的难以释怀。“尘满玉毫金砚”以细节描写强化情感,毛笔与砚台积满灰尘,说明主人公已许久未曾提笔,无心创作的状态正是愁绪缠身的直接体现。“若问此愁深浅”以设问引出对愁绪程度的描述,不作直接回答,而是以“天阔浮云远”作结,用广阔的天空与悠远的浮云来比喻愁绪的深浅,既写出愁绪的无边无际,又以景结情,让抽象的愁绪变得可感,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郑域《念奴娇·东陵美景》
下一篇:宋·郑域《念奴娇·戊午生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