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得酒芒角出":酒人空腹诗兴大发,就好像是初生的叶子冒出尖来,
# 芒角:指人的锋芒或锐气。宋范仲淹《与朱校理书》:“石先生芒角太高,常宜宽之。”明宋濂《送张君之官山西宪府序》:“胸中森然芒角,必尽吐出乃已。”清黄宗羲《陈齐莫传》:“吟风弄月,好为鹏鶱海怒之句,以发胸中之芒角。此处也可指竹石的尖端,《风俗通·声音》引汉刘歆《钟律书》:“角者,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
"肝肺槎牙生竹石":作画的兴致也油然而生,仿佛五脏六腑都能长出枝丫、怪石。
# 槎牙:亦作“槎枒”,亦作“槎丫”,亦作“槎岈”。指错杂不齐的山石树木等物。
"森然欲作不可回":那种想要作画的冲动无法抑制,
# 森然:盛貌,茂密貌。
"吐向君家雪色壁":直接画在了主人家雪白的墙壁上。
"平生好诗仍好画":平生喜欢作诗与绘画,
"书墙涴壁长遭骂":常在墙壁上写诗作画,为此遭到不少非议和诽谤。
# 涴:(wò)污,弄脏。
"不瞋不骂喜有馀":今天,主人不仅没有责怪我,反而十分高兴,
"世间谁复如君者":世上像您这样的人不多了。
"一双铜剑秋水光":您赠给我的这方铜剑闪闪发光,
"两首新诗争剑铓":仿佛要与劲拔的新诗一较锋芒。
# 剑铓:亦作“剑芒”。剑锋。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宋梅尧臣《猛虎行》:“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铓。”明王世贞《鸣凤记·林公避兵》:“方成睡梦,一伙强徒仗剑芒。”
"剑在床头诗在手":宝剑悬挂在床头,诗篇拿在手中,
"不知谁作蛟龙吼":诗与剑争显锋芒,不知哪一个能如蛟龙作吼般掷地有声。
# 蛟龙吼:比喻宝剑和诗。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写的一首诗。全诗围绕在友人家醉后画竹以及友人作诗相谢并赠古铜剑之事展开。开篇写酒后画兴大发,接着回忆自己常因书墙涴壁遭骂,而友人却不嗔反喜,体现友人的独特。后写友人所赠铜剑和新诗,充满赞赏。全诗表现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绘画、诗歌、古剑的喜爱之情,风格豪迈且富有浪漫气息。
2. 写作手法
比喻:“一双铜剑秋水光”运用比喻,将铜剑的光泽比作秋水的光泽。夸张:“肝肺槎牙生竹石”以器官拟物,极言艺术冲动之强烈。对比:“长遭骂”与“喜有余”的境遇反差,凸显郭祥正的独特。
3. 分段赏析
首四句写自己空腹饮酒后,酒兴发作,“芒角”“竹石”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酒后强烈的创作冲动。接着说将心中的竹石形象尽情地挥洒在友人那雪白的墙壁上,体现出作画时的畅快淋漓和一气呵成。中四句回顾自己一生既喜好诗歌又喜好绘画,常常因为在墙上写字作画而遭到别人的责骂,从侧面反映出自己对诗画的热爱。“不嗔不骂喜有余”写友人不但不生气责骂,反而非常高兴,诗人感慨世间像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书墙涴壁”的自我解嘲,与郭祥正“不嗔不骂”形成反差,暗含对世俗庸众的蔑视。末四句描写友人所赠的铜剑光泽如秋水般明亮,所写的两首新诗也如同剑的锋芒一样锐利,对友人的礼物和诗歌都给予了高度的赞美。“蛟龙吼”以声音收束,在虚实间将艺术境界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是苏轼极富个性锋芒的一首诗。诗人用自己的画和诗宣泄心中块垒,写得笔墨淋漓,锋芒毕露,豪气喷薄,向世人展示了他心灵世界光彩照人的一个层面:里白分明、襟怀坦白、耿直敢言、卓然特立。全诗语言豪放洒脱,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等句极具想象力。
上一篇:宋·苏轼《重寄一首》
下一篇:宋·王禹偁《真娘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