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ǔ

朝代:唐作者:雍裕之浏览量:2
fēng
cái
dào
yǒu
fēng
hái
mǎn
kōng
yuán
piān
xuě
jìn
bìn
máo
shēng

译文

没有风柳絮才飘落到地面,一旦有了风它还会漫天飞扬。轻轻袅袅好似雪花飘落,谁也不希望它粘上自己的头发。

逐句剖析

"无风才到地":没有风柳絮才飘落到地面,

"有风还满空":一旦有了风它还会漫天飞扬。

"缘渠偏似雪":轻轻袅袅好似雪花飘落,

# 渠:这里代指柳絮。,缘:因为。

"莫近鬓毛生":谁也不希望它粘上自己的头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柳絮》是唐代诗人雍裕之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描写柳絮在无风时才飘落地面,有风时又飘满天空,细致展现了柳絮随风力变化而起伏的自然状态;后两句以柳絮恰似白雪为喻,发出莫要接近鬓角的感叹,由自然景物的洁白联想到鬓毛的斑白,暗含对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的淡淡忧虑。全诗通过对柳絮形态的客观描摹,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怀巧妙结合,以简洁的语言、含蓄的笔触,在对柳絮飘飞的细腻刻画中寄寓了对生命状态的思索,具有含蓄深远的艺术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雍裕之(?~?),唐代诗人。名或作聿之,蜀(今四川)人。进士未第,漂泊四方。永泰元年,曾至潞州谒见李抱玉。雍裕之擅长乐府诗和杂体诗,绝句尤为出色,诗风极有情致,善于咏物抒情,描写客愁、闺怨。主要作品有《自君之出矣》《农家望晴》《江边柳》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借柳絮随风起伏的景象和似雪的颜色,将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与人物情思相结合,写出了人物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怀。

2. 写作手法

对比:以“无风到地”与“有风满空”两种状态对比,展现柳絮随风力变化的动态特征,凸显其轻盈飘忽的自然属性。比喻:“缘渠偏似雪”运用明喻,以雪喻柳絮的洁白颜色,延续经典意象的同时形成视觉联想。托物言志:借柳絮似雪的特征,以“莫近鬓毛生”将自然物象与人生感怀结合,暗寓对年华易老的淡淡忧虑,实现从咏物到抒情的意境升华。

3. 分段赏析

《柳絮》前两句“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诗人以细腻入微的笔触,聚焦柳絮在不同风力条件下的状态。“无风才到地”中,“才”字精准地捕捉到柳絮无风时下落的迟缓与轻盈,仿佛它在慢悠悠地眷恋着天空,极不情愿地飘落至地面,将柳絮质地轻柔、徐徐而下的模样刻画得入木三分;“有风还满空”里,“还”字一转,生动展现出柳絮在微风拂过时,瞬间挣脱大地束缚,重新轻盈起舞、漫天飞扬的动态场景。这两句形成强烈对比,通过对“无风”与“有风”两种情境的精准描摹,仅用十字,便将柳絮纤细、飘忽,似花又非花的独特性状完整且生动地呈现于读者眼前,尽显诗人高超的状物功力。后两句“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在内容与情感表达上实现巧妙升华。“缘渠偏似雪”承接上文对柳絮形态的描写,以雪喻柳絮,点明其洁白的颜色,此喻虽非独创,但却自然贴切,延续了古典诗词中以雪比柳絮的经典意象传统;“莫近鬓毛生”一句则陡然一转,出人意料又别出心裁。诗人从柳絮与雪颜色的相似性出发,进一步将柳絮与白发相联系,以柳絮隐喻白发。表面是在调侃告诫柳絮不要飞到鬓边,实则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人们对青春流逝、年华老去的淡淡忧思,以及希望青春永驻、华发迟生的美好愿望,实现了从单纯咏物到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巧妙转变,赋予诗歌更深厚的情感内涵与人文意蕴,使全诗在结尾处画龙点睛,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通篇未着“柳絮”二字,却通过“无风到地”“有风满空”的动态对比与“偏似雪”的颜色摹写,具体鲜明地呈现出柳絮轻盈洁白的特征,语言凝练如谜,却因精准捕捉物象特质而极易引发共鸣。诗人以二十字的篇幅,展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高度艺术概括力,于寻常意象中见出咏物诗“不即不离”的妙境。其借柳絮似雪的联想引出“莫近鬓毛生”的感怀,更将物象与情思自然勾连,体现了唐代绝句托物言志的典型手法,成为古典咏物诗中以简笔传深意的佳作,后世论者多称其“体物精微,寄兴深微”,足见其在同类题材中兼具观察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文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唐彦谦《咏竹》

下一篇:唐·骆宾王《边城落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