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凉阴沁骨清":酒醉后我躺在竹林的凉阴下,清凉之感沁入我的心骨,
# 沁:浸入,渗透。
"石床冰簟梦难成":把石床和冰冷的席子当做床榻,让我难以入梦。
# 簟:竹席。
"月明午夜生虚籁":月光照耀下,午夜竹林中空寂无声,
# 虚籁:空寂无声。
"误听风声是雨声":让我误把风声听成是雨声。
晚唐诗人
唐彦谦(?~893?),唐代诗人。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应进士试十余年不第,后避乱居汉南。曾任河中节度副使,历任晋、绛、阆、壁等州刺史。唐彦谦博学多才,擅书画音乐博饮之技。其诗初学温庭筠、李商隐,用事精巧,诗风纤丽。尤擅长七言诗,语言清丽,用典精巧隐僻,对偶工切,对宋代西昆诗人颇有影响。后崇尚杜甫,转趋淳雅壮丽。代表作品有《七夕》《夜蝉》《秋晚高楼》《过长陵》等。著有《鹿门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中描绘了诗人醉卧在清凉竹林中的情景,细腻地刻画了他醉卧时沁骨的清凉感受,以及将风声误听为雨声的错觉。通过这些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且略带梦幻的氛围,体现了竹林环境的独特魅力。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醉卧凉阴沁骨清,石床冰簟梦难成”,诗人开篇便描绘出自己醉卧在竹林阴凉之处的情景。“凉阴沁骨清”,生动地写出竹林所带来的清凉深入骨髓,这种清凉不仅是身体上的感受,更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石床冰簟”进一步强调环境的清凉,也正因如此的清凉,使得诗人难以入眠。此两句通过对身体触觉的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凉爽且静谧的竹林场景,引发读者对这独特环境的好奇与向往。后两句:“月明午夜生虚籁,误听风声是雨声”,时间来到月明的午夜,此时竹林中传来了轻微的声音。“虚籁”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这声音的虚幻、细微。在这极度宁静的环境中,诗人竟误把风声当作了雨声。这一误听,巧妙地以细微的声音衬托出午夜竹林的静谧,使整个画面更具空灵之感。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在这种宁静环境中的沉醉与放松,连风声雨声都难以分辨,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上一篇:唐·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词》
下一篇:唐·雍裕之《柳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