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春心断":春日所引发的思绪让我更加伤感,
# 断:言感伤到极点。,春心:指春日的伤感心情。
"边城夜望高":夜晚看到的蓬莱镇显得更加高大。
"野楼疑海气":郊外的楼台像是海市蜃楼,
# 海气:海上的云雾之气。,疑:同“凝”。,野楼:城外山野上的楼。这里指在丹崖山上的蓬莱阁等建筑群。因诗人在蓬莱镇向外看,故曰野楼。
"白鹭似江涛":一群群白鹭起伏的样子仿佛翻滚的波涛。
# 白鹭:鸟名。腿高,嘴长,全身羽毛雪白,多活动于湖沼江河岸边。
"结绶疲三入":多次出仕感到极度疲倦,
# 疲三入:指官场中的升降浮沉,有三进三出之意。疲,疲惫不堪。,结绶:束结系印的带子。比喻出仕作官。绶,古时用以系印的丝带。
"承冠泣二毛":戴着官帽为花白的头发而哭泣。
# 二毛:指人老头发斑白,黑、白两种头发兼有。
"将飞怜弱羽":想要飞翔却苦于翅膀软弱,
# 弱羽:翅膀幼弱无力。,怜:叹惜、哀怜。
"欲济乏轻舠":想要渡河又没有轻快的小舟。
# 轻舠:轻快的小船。,乏:少,没有。
"赖有阳春曲":幸好还有高雅的《阳春曲》,
# 阳春曲: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意言“阳春曲”是较高级的歌曲。这里借喻自己的信念与情操的坚强和高洁。,赖:依赖,依靠。
"穷愁且代劳":帮助我排解烦愁。
# 代劳:排解烦愁。
“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19?~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又称洛临海,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感慨悲愤之词。其五言律诗也时有佳作,托物兴怀。他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感情充沛,气势俊逸。代表作品有《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等。著有《骆宾王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行旅诗。诗人途经蓬莱边城时,借春夜望远的所见所感,通过海雾迷蒙、白鹭翻飞的景象,道出了仕途困顿、壮志难酬的愁绪,最后以阳春曲自慰,流露出文人特有的孤高情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野楼疑海气,白鹭似江涛”,诗人通过描绘海雾迷蒙的野楼和如浪翻飞的白鹭,将边城夜望的孤寂感融入景物描写中。
3. 分段赏析
“旅客春心断,边城夜望高”:开篇十字,字字千钧。“断”字如刀,斩断春日欢愉;“高”字似幕,拉开边城孤寂。诗人以极简笔墨勾勒出羁旅者伫立边城、望断天涯的剪影,一个“断”字写尽漂泊之苦,一个“高”字道出望乡之痛。“野楼疑海气,白鹭似江涛”:此联写景堪称神来之笔。海市蜃楼般的野楼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白鹭群飞如江涛翻涌。诗人以“疑”“似”二字,将实景虚写,营造出朦胧迷离的意境。海气蒸腾暗喻仕途迷茫,白鹭似涛象征心潮起伏,景语皆情语。“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由景入情,字字血泪。“三入”写尽宦海浮沉之苦,“二毛”道出未老先衰之悲。对镜见白发而泣的细节,将壮志未酬的愤懑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自身经历,写就了唐代寒士的集体悲歌。“将飞怜弱羽,欲济乏轻舠”:连用两个精妙比喻。前句以折翼之鸟喻才志受挫,后句以无舟渡河状困境难脱。两个意象层层递进,将怀才不遇的无奈表达得含蓄而深刻,与《在狱咏蝉》中“露重飞难进”异曲同工。“赖有阳春曲,穷愁且代劳”:卒章显志,余韵悠长。诗人于穷愁潦倒之际,犹以阳春白雪自励,彰显出文人风骨。这种在困境中保持精神超越的姿态,正是初唐诗人特有的气度与境界。
# 海滨的春夜景色应该是十分迷人的。为什么诗人的内心会那么悲苦呢?这是因为经过这场絷狱的冤诬之后,他的心已经冰凉,对继续仕途奔走既已感到厌倦,连春意的召唤也只能引起莫名的忧伤。“将飞怜弱羽,欲济乏轻嗟”充分反映出他前途艰虞,进退失掘的困难处境。诗为心声,内心凄苦,则诗情自然也就悲惋,所以这首诗的感情也就特别感人。
现代浙江师范大学骆祥发《骆宾王诗评注》
上一篇:唐·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下一篇:唐·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