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江楼思渺然":我独自一人登上江边的小楼,思绪万千,
# 思渺然:思绪怅惘。渺然,悠远的样子。唐刘长卿《送秦侍御外甥张篆之福州谒鲍大夫》诗:“万里闽中去渺然,孤舟水上入寒烟。”渺然,一作悄然。,江楼:江边的小楼。,独:独自,自己。
"月光如水水如天":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江面上,月影婆娑,江水汩汩流动,月光熠熠闪烁。
"同来望月人何处":放眼望去,水天一色,去年和我一起来此望月的同伴现在在哪里,
# 何处:在哪里。,望月:一作“玩月”。望:一作玩。
"风景依稀似去年":人事蹉跎,只有风景依稀可辨。
# 依稀:仿佛;好像。《魏书·刘昶传》:“故令班镜九流,清一朝轨,使千载之后,我得髣像唐虞,卿等依俙元、凯。”
晚唐诗人
赵嘏(806?~852),唐代诗人。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会昌进士,大中年间,任渭南尉,世称赵渭南。赵嘏颇有诗名,尤工七言律诗,清圆流畅,律切工稳,与杜牧、许浑的诗风相近。诗作中时有警句,所作“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二句,为杜牧激赏,称其“赵倚楼”。代表作品有《长安秋望》《寄归》。著有《渭南诗集》2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旧诗。诗中,诗人于清凉寂静的夜晚独登江楼,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忆念与独登高楼的惆怅,尽显物是人非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叠字:“月光如水水如天”一句运用叠字的技巧,“如水”“水如天”不仅使诗句具有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清澈和江面的波光粼粼,一笔包蕴天地间景物,将江楼夜景写得清丽绝俗。对比:“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诗中通过去年与友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明月的欢快情景,与如今独自登上江楼,面对依稀似去年的风景,却不见昔日伴侣的孤独寂寞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如今离散的怅惘之情。动静结合:“月光如水水如天”,“月光如水”是静景,江水流动使月光熠熠闪动,是动景,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借景抒情:“月光如水水如天”一句,诗人将笔移开去写景,通过对清澈月光、波光荡漾的江面以及月影倒映等景色的描写,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更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
3. 分段赏析
首句“独上江楼思渺然”,看似信手拈来,却饱含深韵,引人入胜。“独”字精准勾勒出诗人形单影只的寂寞处境,在月凉似水的夜晚,他踽踽独行登上江楼;“上江楼”暗合古人“登高怀远”的传统,暗示其心中藏有难以排遣的愁绪;“思渺然”更将诗人内心的烦乱与不宁展露无遗。此句以简洁的叙事融入细腻情韵,生动描绘出诗人独倚高楼、陷入沉思的孤寂身影。第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笔锋一转,着意于景物刻画,进一步烘托“思渺然”的氛围。诗人登上江楼,眼前月光澄澈,如流水般倾泻在波光粼粼的江面,因江水流动,月光也随之闪烁。“月光如水”,以动态之景凸显静谧,静中见动,柔波浅影似有清音流转。诗人由月及水,只见月影倒映,仿佛深邃苍穹在脚下浮动,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使整个世界与诗人之心都沉浸在朦胧恬淡的月色水光之中。同时,诗人巧用叠字回环手法,将天地间的景致凝练于笔端,绘就一幅清丽脱俗的江楼夜景图,令人心醉神迷。三、四句“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诗人发出深沉喟叹。“同来”与首句“独上”遥相呼应,巧妙暗示今昔心境的巨大反差。原来诗人是故地重游,往昔良夜,他与友人结伴而来,凭栏并肩,共赏江天月色,何等欢愉。然而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昔日友人早已不知漂泊何方,如今诗人孤身重返故地。面对似曾相识的景致,思念与怅惘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无声地折磨着他孤寂的心灵。至此,开篇“思渺然”的深刻内涵得以全然展现,诗人江楼感旧、追忆往昔的创作意图也昭然若揭。
4. 作品点评
赵嘏在《江楼感旧》中,以自如笔法赋予诗篇空灵悠远的艺术魅力,激发读者无尽遐想。诗中未言明登楼时节,亦未交代“同来望月人”的身份、关系,以及曾经同游的情景、离散缘由。春去秋来、亲友爱人、共叙情长或慨叹时局,诸多情节皆隐匿于文字之后。此诗深谙短小诗作“实则虚之”的创作妙法,留白之处皆是韵味,唯有展开想象的翅膀,方能品味其中幽微深远的意境与醇厚绵长的美感。
# 言独上之时,思同来之友,见水月连天,思去年之景,皆有针线。
明李攀龙《唐诗直解》
# 谢叠山曰:崔护“人面只今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不如此谗意味更悠远。
明敖英《唐诗绝句类选》
# 胡济鼎曰:“独”、“同”二字小巧。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何仲德为平淡体。谢叠翁谓崔护《题城南庄》诗妙,岂若此后二句之有味。然崔诗清雅,赵诗明响,各有好处。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风景依稀”句,缭绕有情,极似盛唐人语。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情景真,不嫌其直。下二句分足上二句。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独上”、“同来”四字,为此诗线索。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唐人绝句,有刻意经营者,有天然成章者。此诗水到渠成,二十八字,一气写出。月明此夜,风景当年,后人之抚今追昔者不能外此。在词家中,唯有“月到旧时明处,与谁同倚阑干”句,与此诗意境相似。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上一篇:唐·张祜《折杨柳枝二首》
下一篇:唐·王勃《深湾夜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