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
·
shàng
xiǎo
lóu
chūn

朝代:唐作者:韦庄浏览量:2
shàng
xiǎo
lóu
chūn
chóu
wàng
guān
fāng
cǎo
xiāo
duàn
féng
rén
què
liǎn
méi
guī
xiù
zuò
kàn
luò
huā
kōng
tàn
luó
mèi
shī
湿
bān
hóng
lèi
qiān
shān
wàn
shuǐ
céng
xíng
hún
mèng
jiào
chǔ

译文

独自登上小楼春日将尽,愁望着玉门关的芳草路。音讯断绝,未遇行人,只得皱起细眉回到闺房。静坐看落花独自叹气,绸袖泪痕斑驳红泪滴落。千里万里我从未走过,连梦里也不知该去哪里找你。

逐句剖析

"独上小楼春欲暮":独自登上小楼春日将尽,

"愁望玉关芳草路":愁望着玉门关的芳草路。

# 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征人所在的远方。

"消息断":音讯断绝,

"不逢人":未遇行人,

"却敛细眉归绣户":只得皱起细眉回到闺房。

"坐看落花空叹息":静坐看落花独自叹气,

"罗袂湿班红泪滴":绸袖泪痕斑驳红泪滴落。

# 红泪:泪从涂有胭脂的面上洒下,故为“红泪”。又解,指血泪。据王嘉《拾遗记》载:薛灵芸是魏文帝所爱的美人,原为良家女子,被文帝选入六宫。灵芸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及至京师,泪凝为血。以后,文学作品中常把女子悲哭的泪水称为“红泪”。,袂:衣袖。

"千山万水不曾行":千里万里我从未走过,

"魂梦欲教何处觅":连梦里也不知该去哪里找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是晚唐词人韦庄的闺怨词代表作。全词以动态叙事手法,通过登楼远望、空闺独坐等场景推进,将思妇的盼归之苦与乱世离乱之痛交织。上片以虚实意象暗喻现实阻隔,下片借典故梦境抒写绝望深情,突破传统闺怨词的静态抒情,以动作性语言串联时空,凸显个体哀愁与时代悲怆的融合。其直白而深婉的笔法,集中体现了韦庄词“似直而纡”的独特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也是一首思妇怀人之作。全词以女子视角,借春暮登楼、玉关芳路的远望,与归户独坐、红泪空滴的孤寂,写尽战乱离散中盼归无望的哀愁。末句“魂梦欲教何处觅”以虚实相生之笔,将现实阻隔与梦中无路交织,既显深情绝望,亦暗含对乱世飘零的隐痛,体现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婉约特质。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芳草路”虚实相生,有芳草萋萋,王孙不归的感叹。化用:“红泪滴”以典故渲染哀情,落花暗喻红颜凋零,物象与情思交织。动作描写:全词以“独上—愁望—敛归—坐叹—泪滴—梦寻”等动作描写勾连情节,通过连续动作展现思妇情感递进,突破传统闺怨静态抒情。

3. 分段赏析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上片“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以登楼远望为引,“独上”二字点破孤寂,写出她上楼并非为了赏心,而是怀念远人的表现。“玉关”代指征人远戍之地,“芳草路”虚实相映,既写芳草萋萋的实景,又化用“王孙不归”的典故,以草色绵延勾连离愁。连用“上、望、敛、归”等动作,将思妇的焦灼凝为无声凝望,让人透过容态身影略已窥见她寂寞的灵魂。下片“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以落花喻红颜易逝,泪滴浸透罗袖,静坐中的细微动态更显绝望之深。这里连用“坐”“叹”“湿”“滴”四个动作性词语写出她的静中之动,似乎听到她叹息的声音,看到她久坐的身影,落花的飘零,泪珠的晶莹。末句“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为全词点睛之笔,词人用看似合理的逻辑(未走过的路,梦中自然难寻)暗藏矛盾——即使现实中走过,梦境也未必能复现。这种推理好象具有逻辑的合理性,恰将思妇明知无望却执着寻梦的执拗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她连梦中都无法与良人相遇,更深一层透出被现实与幻境双重围困的孤绝。

4. 作品点评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是韦庄闺怨词代表作,以动作性语言与虚实意象结合,突破传统闺怨诗静态抒情。全词以动态叙事展现情感流动,语言凝练直白,融个人离愁于乱世悲音,体现晚唐词“以动写静”的婉约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说《晦日》

下一篇:唐·孟迟《新安故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