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míng
yàn
méi
dào
shi
fáng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2
lín
chóu
chūn
jìn
kāi
xuān
lǎn
huá
féng
qīng
niǎo
shǐ
使
yāo
chì
sōng
jiā
dān
zào
chū
kāi
huǒ
xiān
táo
zhèng
luò
huā
tóng
yán
ruò
zhù
zuì
liú
xiá

译文

我高卧在山林,揭开帐子欣赏山中的自然美景。忽然梅道士派人送来书信,邀我去他那里赴宴。房里炼丹炉刚刚点起火,屋外桃花正灼灼盛开。如果说饮此酒能永葆青春,那我一定一醉方休。

逐句剖析

"林卧愁春尽":我高卧在山林,

# 林卧:林下高卧,指隐居。

"开轩览物华":揭开帐子欣赏山中的自然美景。

# 物华:自然风光。,开轩:一作“搴帷”。

"忽逢青鸟使":忽然梅道士派人送来书信,

# 青鸟:据《汉武故事》载,七月七日中,有青鸟从西飞来,落于汉武帝殿前。东方朔说,西王母晚上必来。其夜西王母果至,有二青鸟如鸾,护侍两侧。后以青鸟比喻使者。这里指梅道士派来的使者。

"邀入赤松家":邀我去他那里赴宴。

# 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其洞府道场在襄阳岘山石室。《列仙传》谓:“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这里指梅道士。,入:一作我。

"丹灶初开火":房里炼丹炉刚刚点起火,

# 丹灶:指道家炼丹的丹炉。

"仙桃正落花":屋外桃花正灼灼盛开。

# 落:一作发。,仙桃:《汉武帝内传》称西王母曾以玉盘承仙桃送汉武帝:“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这里借指梅道士家的桃树。

"童颜若可驻":如果说饮此酒能永葆青春,

# 驻:保持。,童颜:像儿童一样的容颜。

"何惜醉流霞":那我一定一醉方休。

# 流霞:仙酒名。王充《论衡》:河东项曼斯好道,去乡三年而反,曰:“去时,有数仙人将上天,离月数里而止,月之旁甚寒凄怆。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辄数月不饥。”这里借指梅道士宴上的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围绕梅道士邀饮展开,前半描绘诗人赏春时受邀至梅道士家,后半热情赞叹道士生涯,吟咏山房景物,流露出隐逸情趣,展现诗人失意后的离俗之感。写作上,巧妙运用与道士相关术语及典故,增添趣味。从结构看,层次分明,自然地从赴宴过渡到对道士生活的赞美。整首诗幽默明快、自然天成,将叙事、写景与抒情完美融合,生动展现出诗人于清明日在道士山房宴饮时的情景与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应创作于孟浩然于襄阳隐居之际。梅道士与孟浩然比邻而居,同为隐者。恰逢清明之日,孟浩然以隐士的身份,前往梅道士的山房赴宴,席间心有所感,遂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访友题材的诗。描绘了诗人前往梅道士山房做客的情景,借“丹灶”“仙桃”等景象,展示了道士房中的景物与生活特色,表达了诗人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以及向道之意和与梅道士的深厚情谊。

2. 写作手法

用典:颔联“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运用“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的神鸟)和“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的典故,点出诗人受邀之事,使诗歌富有文化底蕴与神秘色彩,也体现出诗人与梅道士情谊深厚。颈联“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中的“丹灶”,尾联“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中的“流霞”(神话中的仙酒)等,都是与道家相关的术语,增添了诗歌的游仙韵味。

3. 分段赏析

首联“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描绘出诗人悠然卧于山林,因春之将逝而心生愁绪,随后开窗欣赏自然美景的画面。此联生动展现诗人平素寄情山水,对自然变化敏锐感知,尽显恬淡悠然的心境。“愁春尽”这一表述,巧妙为后文渴望长生的情感埋下伏笔。颔联“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恰似峰回路转。道士派遣使者前来相邀,宛如青鸟传信,诗人瞬间愁容消散,满心欢喜。这两句不仅点明诗题中“宴”的缘由,更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诗人与梅道士情谊深厚,感情由愁转喜,衔接自然流畅。颈联“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至此方切入正题,却不落俗套,未对宴饮场景大肆渲染,而是着力勾勒梅道士居所之景。炼丹炉灶刚刚燃起火焰,仙桃也正值绽放花朵,营造出幽美且充满仙气的氛围,令人仿佛置身仙境,沉醉其中,难以自拔。尾联“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巧妙扣住诗题中“宴”字,展现宾主宴饮时其乐融融的场景,二人频频举杯,互祝青春永驻、健康长寿。这两句既真切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期许,又与道家人追求长生的理念高度契合。在梅道士家中,处处弥漫着的仙气令诗人思绪纷飞,期望借流霞美酒沉醉,仿若能与仙人同列,永保青春,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意境,给人以无尽遐想。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与孟浩然常见的山水田园诗作风格大相径庭,它以诙谐且充满浪漫色彩的笔触,灵活运用仙家典故与道家术语,于字里行间营造出别样意趣。诗中展现出诗人洒脱豁达的气质,以及对梅道士那份亲密无间的友好情谊。尽管它本质上属于一般性的应酬诗,然而诗句自然流畅,毫无雕琢痕迹,妙语天成,别具一番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诗由愁至喜,由喜而醉,一路写来,感情变化的脉络一目了然。作者又多以写道家的术语和典故入诗,切合梅道士的身份,又微含向道之意。

不详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邓安生等《孟浩然诗选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送邢桂州》

下一篇:唐·王昌龄《从军行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