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燕子语帘前":一双燕子在帘幕前呢呢喃喃地私语,
"病客无憀尽日眠":患病的客子百无聊赖,整日里慵懒入眠。
"开遍杏花人不到":杏花已全部盛开,却不见所念之人的身影,
"满庭春雨绿如烟":满庭细雨朦胧,绿树如烟,一片空寂清冷。
北宋词人
王雱(1043?~1076),北宋词人。字元泽,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子,天资敏慧,20岁前已著书数万言。治平进士,调旌德尉,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王雱与王安礼、王安国并称“临川三王”。其诗不多,如“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轻雨绿如烟”等,清新自然,颇有父风。其词风含蓄委婉、柔美动人。作品如《绝句》《倦寻芳》《眼儿媚》等。所著尚有《论语解》《孟子注》《南华真经新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歌描绘了春日庭院中燕子对语、杏花盛开、轻雨如烟的秀雅景致,借景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氛围。通过刻画“病客无憀尽日眠”的状态,展现出病中之人表面慵懒,实则在细心领略春光的心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在病中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触与复杂情绪。
2. 分段赏析
开篇“燕子帘前对语”,以灵动之笔捕捉春日常见之景,恰似秦观笔下燕子呢喃的妙趣。诗人并未探寻燕子私语的内容,仅描摹其亲昵交谈之态,既赋予自然景物鲜活生机,又暗合春日闲适氛围。这一意象不仅巧妙点明时节,更以燕子自在对话,侧面烘托出庭院的静谧清幽。试想若庭院人声喧闹,燕子又怎会于帘前安然对语?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一幅恬淡的春日闲居图,为全诗奠定静谧基调。“病客无憀尽日眠”紧承首句而来。“病客”点明人物状态,因病闲居家中,“无憀”直抒其百无聊赖的心绪。“尽日眠”并非真正酣睡,而是如韩愈诗中“安眠听逢逄”般,倚枕静息。此处看似写人物慵懒倦怠,实则暗藏玄机——正是这份闲适,让主人公得以静下心来,聆听外界声响、观察周遭景致,为后文展开春日画卷埋下伏笔,人物与环境的微妙联系也在此悄然建立。“杏花落尽无人见,细雨湿开金缕衣”两句,将视角从人物转向庭院春色。“杏花落尽”点明花期将逝,满园绚烂却无人驻足观赏,与“病客”的闲居形成呼应,更添几分寂寥之感。紧接着,“细雨湿开金缕衣”以细腻笔触描绘春雨中的景象,蒙蒙细雨如轻纱笼罩庭院,将草木浸润得愈发葱茏,宛如为大地披上金丝织就的衣裳。此二句从视觉角度,由满地杏花延伸至满庭烟雨,与首句听觉描写的“燕子对语”相呼应,视听结合,共同构筑出一幅烟雨朦胧的春日画卷。而“病客”虽未直接参与画面描绘,但其安卧帘内、静观春景的身影,恰似画中点睛之笔,为整幅图景注入悠然闲适的意趣,使静谧的春景更具诗意与韵味。
3. 作品点评
这首小诗以质朴清新的笔触,勾勒出春日里一幅玲珑雅致的画卷。庭院深处,紫燕啁啾,繁花灼灼,细密的雨丝如轻纱漫舞,将盎然春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可引人好奇的是,居于其间的庭院主人,始终静倚绣枕,隔着竹帘半卷,悠然欣赏这方静谧春景,似是不愿打破这份清幽。
下一篇:宋·李新《问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