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望乡国":每天都在遥望故乡,
"空歌白苎词":徒然地唱着故乡的《白苎舞歌》。
# 白苎词:指《白苎舞歌》,它是一首吴声歌曲。
"长因送人处":常常因为聚会送朋友归故乡,
# 因:一作于。
"忆得别家时":追忆起当年离别家乡的情景。
"失意还独语":不如意的时候还喃喃自语,
"多愁只自知":几多乡愁也只有自已知道。
"客亭门外柳":离亭门外杨柳青青,
# 客亭:即离亭,是行者出发、居者送别之所。
"折尽向南枝":朝南那面的柳枝都已经被我折没了。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思乡诗。通过客居蓟北时送人折柳的日常场景,抒写游子望乡的孤寂愁绪。诗中“日日望乡国”“折尽向南枝”等细节,既点明游子久滞北地的无奈,又以柳枝南倾的物象暗喻归心,语言平实却暗含曲折。
2. 写作手法
叠字:首联以“日日”叠字起笔,写透了急切归家的心情,又暗含希望落空的苦涩,让读者一开篇就感受到化不开的乡愁。对比:首联“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聚焦自身当下的思乡行为与惆怅情绪,颔联“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则将视角转向他人送别场景,勾起对过去离家的回忆,一内一外、一今一昔形成鲜明对比。细节描写:尾联"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通过折柳细节暗含双重对照:柳枝尽折显南归者众,枝条向南指故土方向。他人折取南向柳枝送别归客,唯诗人独对空枝滞留蓟北。全联未直言愁绪,而萧疏柳态已映出游子伶仃身影。
3. 分段赏析
首联“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以“日日”叠字起笔,直陈游子遥望故乡的焦灼情态,“空歌”二字既写吟唱吴曲排遣乡愁的徒劳,又暗含归期无望的怅惘。颔联“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由眼前送别场景触发回忆,“长因”勾连今昔,将他人离别之景与自身离家之痛叠合,时空交错间凸显客居者的孤独。前四句以赋笔铺陈,通过“望”“歌”“送”“忆”等动作层层推进,交织出归思难抑的复杂心绪。颈联“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转写内心独白,“独语”“自知”强化无人倾诉的孤寂,失意仕途与漂泊境遇在此凝成双重愁绪。尾联“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借柳枝南倾的物象寄托归心,“折尽”既写送行频繁,又以他人尽归反衬己身滞留,末句不直言乡愁而托物达意,使全诗余韵绵长。后四句由直抒转向比兴,以柳枝意象轻巧收束,将浓烈乡思化作含蓄深沉的画面。
# 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 三、四真佳句。此张司业集中第一首诗。
元方回《瀛奎律髓》
# 晚唐更千首,不及两语,无紧无要,自是沉着(“长因”二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其实深。以其流,便不觉(“长因”二句下)。
明钟惺《唐诗归》
# “尽”字苦(“折尽”句下)。
明谭元春《唐诗归》
# 若失意多愁,则无亲知可语者,故但折柳自适,久而南枝几尽,非南向之情深乎?此皆描写客中之无聊,令读者宛然在目。
明唐汝询《唐诗解》
# 文昌清癯骨立,元气尽削,过人在旷然尘外,绝去凡尘。
明邢昉《唐风定》
# 人人意中语,自合传诵(“长因”二句下)。
明末清初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实情实景,说出便无限悲凉(“长因”二句下)。
清黄周星《唐诗快》
# 全篇直叙。张吴人,《白丝》吴歌,故次句云云。临别之时,家人必牵衣执手,属令早归,今非意留滞,所以三四云云。七、八再足三句意,五、六笔意已枯,亏一结写景,含不尽之意。有时独语都不自知,极尽失意人懑顿之状。
清黄生《唐诗摘钞》
# 本领具足方能作澹语,文昌擅长处在此。以下四章(按指《夜到渔家》、《宿临江驿》等)蹊径仿佛。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 此即张曲江《通化门送客》意,三、四插一句作转折,亦有笔力。五、六写蓟北景便深,又写情遂浅薄矣。当与曲江作参看。
清屈复《唐诗成法》
# 五、六平平,中晚通病。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元和中,长安有沙门善病人文章,尤能捉语意相合处。张水部颇恚之,冥搜越切,因得句曰:“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经往夸扬,乃曰:“此应不合前辈意也!”僧微笑曰:“此有人道了也。”籍曰:“向有何人?”僧乃吟曰:“见他桃李树,思忆后因春。”籍因抚掌大笑。
不详王定保《唐摭言》
# 何新之(列)为轻快体。唐汝询曰:五、六曲尽孤客情态。周珽曰:文昌,吴人。《白纻词》,吴曲,望乡而咏之,所以想象故园光景。然欲归不得,所谓空歌也。后皆描写客中无聊,令读者宛然在目。此诗妙于用虚,生情生力,语极幽细含蓄,不落浅调。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上一篇:唐·白居易《杜陵叟》
下一篇:唐·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