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叟":杜陵的老头,
# 叟:年老的男人。,杜陵:地名,即汉宣帝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少陵原上。
"杜陵居":居住在杜陵,
"岁种薄田一顷余":每年耕种一顷多贫瘠的田地。
# 一顷:一百亩。唐初施行均田制时,一个成年男子授田一顷。,薄田:贫瘠的田地
"三月无雨旱风起":三月没有下雨,干旱的风刮起来,
"麦苗不秀多黄死":麦苗不开花抽穗,大多枯黄而死。
# 秀:植物抽穗开花。
"九月降霜秋早寒":九月寒霜降临,秋天早早变得寒冷,
"禾穗未熟皆青乾":禾穗还没有成熟就都干枯了。
# 青乾:谓庄稼的子实还未长饱就干浆了。
"长吏明知不申破":地方官吏明明知道灾情却不上报,
# 申破:上报说明;申报。,长吏:泛指上级长官,这里是指的杜陵所在地的地方官。
"急敛暴征求考课":急切地横征暴敛以追求考核政绩。
# 考课:指古代考查官员政绩的好坏,以此作为升降的标准。,敛:征收租税。
"典桑卖地纳官租":农民只好典当桑树、卖掉土地来缴纳官府的租税,
# 典:抵押。
"明年衣食将何如":明年的衣食又该怎么办呢?
# 明年:次年;今年的下一年。
"剥我身上帛":剥去我身上的衣服,
# 帛:丝织品。
"夺我口中粟":夺走我口中的粮食。
#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虐人害物即豺狼":虐待百姓、损害万物的就是豺狼,
"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何必一定要长着钩爪锯牙吃人肉呢!
# 钩爪锯牙:指鸟兽尖曲、锋利的爪、牙。喻人的凶恶残暴。
"不知何人奏皇帝":不知道什么人向皇帝奏明了情况,
# 不知何人:这是作者避免自我表扬的说法。
"帝心恻隐知人弊":皇帝心生怜悯,知道了百姓的困苦。
# 知人弊:知道民众的困苦。人:一作八。,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白麻纸上书德音":白麻纸上书写着皇帝的恩诏,
# 德音:宣布恩诏,即下文所言减免赋税的诏令。德音,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唐宋,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白麻纸:唐代一般诏书用黄麻纸书写,大赦、赈灾、征伐、任命将相等重要诏书则用白麻纸书写。
"京畿尽放今年税":京城附近地区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 京畿: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昨日里胥方到门":昨天里胥才来到门口,
# 方:才,刚刚。,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手持尺牒榜乡村":手里拿着免税的公文张贴在乡村。
# 榜:张贴,张挂。,尺牒:传达诏令的文书。
"十家租税九家毕":十户人家有九户已经交完了租税,
"虚受吾君蠲免恩":白白地承受了我们皇上免除租税的恩典。
# 蠲:除去,免除。,虚受:空受。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新乐府诗,也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叙事诗。它描绘了杜陵地区农民遭受天灾,却又被地方官吏残酷剥削的悲惨情景,体现了封建社会农民所面临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封建官僚制度黑暗腐败的强烈批判。
2. 写作手法
比喻:“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将官吏比作豺狼,生动形象地写出官吏像豺狼一样凶狠地残害百姓,突出其残忍本质。对比:“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的天灾与“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的人祸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祸甚于天灾。直抒胸臆:“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直接表达出作者对官吏行径的愤怒,以及站在百姓立场的悲痛。白描:“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用简洁的语言直接描绘出庄稼受灾的景象,不加修饰地展现农民面临的灾难。
3. 分段赏析
开篇至“禾穗未熟皆青干”介绍杜陵叟的居住与耕种情况,然后描述庄稼先后遭受旱灾和霜灾,为下文农民的悲惨遭遇做铺垫,展现天灾给农民带来的沉重打击。“长吏明知不申破”至“明年衣食将何如”写长吏明知灾情却不上报,依旧急征暴敛,农民为交租只能典桑卖地,发出“明年衣食将何如”的悲叹,深刻体现人祸甚于天灾,突出农民的悲惨处境。“剥我身上帛”至“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以农民口吻,直接痛斥官吏剥削行为如同豺狼,表达对官吏的极度愤怒,将批判情绪推向高潮。“不知何人奏皇帝”至结尾皇帝得知百姓困苦下诏免税,然而里胥到门时多数百姓已完税,免税诏令成空文,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政策执行的弊端,深化主题。
4. 作品点评
《杜陵叟》是白居易新乐府诗中的经典之作。在众多中国文人诗歌聚焦风花雪月、闲情雅致之时,白居易却将目光投向底层农民,真正站在劳苦大众立场为其发声,这种视角极为难得且珍贵。诗中以杜陵叟的悲惨遭遇为线索,展现其在天灾人祸下的艰难处境,体现了作者视民如子的情怀。此诗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如官吏不顾灾情急敛暴征,皇帝免税诏令成空文等情节,有力批判封建社会的本质。白居易在诗中发出“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的愤慨控诉,比宋代诗人范成大早且有力地批判了封建官场“免的白免、催的照催”的吃人双簧戏,无愧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旗手,其作品对后世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诏按:贞元十九年,以李实为京兆尹,为政暴戾。时春夏早,京畿乏食。实不介意,方务聚敛征求以给进奉。每奏对,辄曰:“今年虽旱,而咎甚好。”由是,租税皆不免,穷至坏屋卖瓦木、贷麦苗以应官。尝有沼免畿内逋租,实不行用诏书,征之如初。详见《顺宗实录》。
清杜诏、杜庭珠《中晚唐诗叩弹集》
# 此风至今为烈,读之使人心恻。
清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
# 从古及今,善政之不能及民者多矣。一结慨然思深,可为太息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贺雨》诗云:“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是知乐天此篇“三月无雨旱风起”一语,实非诗人泛写;而此篇之作,盖亦因此而有所感触也。诗中“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句,可与《白氏长庆集》四一《奏请加德音》中节目,及李相国《论事集》四《论量放旱损百姓租税》条之言相参证,以深之与乐天同上之状,其所言者,虽为江淮等处之税,然其情事则正与乐天此篇诗句所言相符同故也
近代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上一篇:唐·元稹《三叹》
下一篇:唐·张籍《蓟北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