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东归日":自从我东归长安,
# 东归:指元和五年春自东都洛阳被召回西京长安。
"厌苦春鸠声":便厌恶那春鸠的聒噪之声。
"作诗怜化工":作诗哀叹造化不公,
# 化工:原作“造物”,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指自然之造化者。语出汉贾谊《鵩鸟赋》:“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
"不遣春蝉生":为何不让春蝉出生呢。
"及来商山道":及至商山道中,
# 商山道:商山在今陕西商州东。《旧唐书·地理一·商州上洛郡》:“贞元七年,刺史李西华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馀里,回山取涂,人不病涉,谓之偏路。”元稹所经当即此路。
"山深气不平":这里山林深邃气候无常。
"春秋两相似":春秋四季,世道如一,
"虫豸百种鸣":各种虫豸不停地鸣叫。
# 虫豸:泛指虫类。
"风松不成韵":风吹松树却不成韵律,
"蜩螗沸如羹":蝉鸣急切如沸汤翻滚。
# 沸如羹:形容声音喧闹嘈杂。,蜩螗:《诗·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蜩螗,蝉之别名;沸如羹,即如沸如羹之省,形容声音噪杂喧闹,如水滚羹沸。
"岂无朝阳凤":难道没有那朝阳中的凤凰吗,
# 朝阳凤:朝阳鸣凤之省,语出《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
"羞与微物争":只是羞于与微小之物争鸣。
"安得天上雨":何时天降甘霖,
"奔浑河海倾":让河水海流奔涌倾泻。
"荡涤反时气":荡涤逆转这反常的气候,
# 时气:四季的气候。,荡涤:冲洗,清除净尽。
"然后好晴明":之后才能迎来晴好的天气。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中描绘了商山道上虫豸百鸣、风松不成韵的景象,以春蝉、蜩螗等昆虫鸣噪隐喻官场纷扰,借“风松不成韵”暗指清流失势,又以“朝阳凤”自喻高洁志趣,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污浊的厌恶,以及渴望涤荡时弊、重归清明的理想,体现了新乐府诗派关注现实。
2. 分段赏析
“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声。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开篇以“春鸠声”切入,点明时令与心境。春鸠鸣叫本为自然之音,但诗人以“厌苦”直抒烦闷,暗示对世俗喧嚣的厌倦。“怜化工”表面哀叹自然不公,实则反讽朝堂小人得势、贤才受抑的世道。“不遣春蝉生”以夸张之辞,强化对污浊环境的排斥。“及来商山道,山深气不平。春秋两相似,虫豸百种鸣”商山为隐逸之地,本应清幽,但“气不平”三字打破宁静,暗喻隐逸亦难逃浊世侵扰。“春秋两相似”以季节轮回喻世道循环,暗示忠奸不辨、黑白颠倒的常态。“虫豸百种鸣”以虫豸喻小人,其声嘈杂如沸,反衬君子失语。“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松风雅音被蝉鸣淹没,喻君子之志难伸。“蜩螗沸如羹”以沸水喻小人猖狂,声嘶力竭却无实质。“朝阳凤”出自《诗经》,喻贤才。诗人以“羞与微物争”自明心志,宁可独善其身,也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安得天上雨,奔浑河海倾。荡涤反时气,然后好晴明”以“天上雨”喻政治革新,以“河海倾”喻涤荡浊世,气势磅礴,情感浓烈。末句“好晴明”以景结情,既指自然天象,更暗喻政治清明、贤才得用的理想境界。
上一篇:唐·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下一篇:唐·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