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jiāo
wài

朝代:宋作者:王珪浏览量:4
shí
yān
jiāo
zhòu
jǐng
chūn
xián
liú
shuǐ
绿
shēng
lóu
qián
rén
wàng
jìn
liǔ
shàng
fēng
guāng
lái
zuì
duō
xiē
lǒng
yún
yóu
mǎng
yàng
cǎo
xūn
cūn
yàn
jīng
guò
cōng
cōng
guī
yíng
cán
zhào
shàng
sāng
jiān
zhù

译文

十里郊外烟雾缭绕,白天的景色和谐宜人,春天的闲暇时光里,流水碧绿荡起波纹。楼前人们的情思望不到边际,柳树上的风光是最多的。雨停了,田间的云朵还广阔无边,芳草芬芳,村里的燕子自在飞过。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迎着夕阳的余晖,还能够在桑树间停留片刻。

逐句剖析

"十里烟郊昼景和":十里郊外烟雾缭绕,白天的景色和谐宜人,

"春闲流水绿生波":春天的闲暇时光里,流水碧绿荡起波纹。

"楼前人意望无尽":楼前人们的情思望不到边际,

"柳上风光来最多":柳树上的风光是最多的。

"雨歇陇云犹漭瀁":雨停了,田间的云朵还广阔无边,

"草薰村燕自经过":芳草芬芳,村里的燕子自在飞过。

"匆匆归路迎残照":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迎着夕阳的余晖,

"尚得桑间驻玉珂":还能够在桑树间停留片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郊外》是北宋诗人王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外的美丽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首联勾勒春日郊外烟霭笼罩、流水生波的宁静画面,奠定美好基调;颔联借楼前人的凝望及柳上风光,展现人们对春景的沉醉与美景的迷人;颈联描绘雨歇后陇云浩渺、草薰燕过的生机之景;尾联写诗人在归途中虽匆忙,仍于桑间停留,表达对春光的珍惜不舍。全诗清新自然,尽显春日郊外之美及诗人沉醉其间的悠然,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宰相

王珪(1019~1085),北宋大臣。字禹玉,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进士,高中榜眼。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拜参知政事。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哲宗时,封岐国公。卒赠太师,谥文。王珪以文学进用,受同僚共同推崇赞许。其文章气魄宏大华丽,自成一家。朝廷重大的典制策令,多出自于他之手。著有《华阳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十里烟郊昼景和,春闲流水渌生波”,描绘了春日郊外的整体景象,“十里烟郊”勾勒出郊外烟雾缭绕的广阔范围,“昼景和”点明时间是白天,景色和谐。“春闲流水渌生波”进一步描写春天的闲适氛围,流水碧绿荡起波纹,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为全诗奠定了美好的基调。颔联“楼前人意望无尽,柳上风光来最多”,这两句诗中“楼前人意望无尽”写楼前人们望着远方,情思绵绵,望不到边际,表现出人们对这美好景色的沉醉。“柳上风光来最多”则聚焦于柳树,柳树上的风光最为迷人,是柳枝摇曳、柳色青翠等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颈联“雨歇陇云犹漭瀁,草薰村燕自经过”,这两句诗中“雨歇陇云犹漭瀁”描绘了雨停后田间的景象,云朵广阔无边,“漭瀁”一词生动地表现出云朵的浩瀚。“草薰村燕自经过”则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写芳草芬芳,村里的燕子自在飞过,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生机。尾联“匆匆归路迎残照,尚得桑间驻玉珂”,这两句诗中“匆匆归路迎残照”写诗人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迎着夕阳的余晖,体现出时间的流逝。“尚得桑间驻玉珂”则表达了诗人在忙碌的归途中,还能够在桑树间停留片刻,欣赏这美景,流露出对这美好春光的珍惜和不舍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浣溪沙·和前韵》

下一篇:宋·曹勋《碧玉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