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到三更尽":除夕守岁一直坐到三更尽,
"归仍万里赊":回乡之路远隔万里长路狭。
# 赊:遥远。
"雪声偏傍竹":雪花飒飒作响偏落竹林旁,
# 偏:靠。这里指雪花飘落。
"寒梦不离家":凄寒之夜几番梦回总关家。
"晓角分残漏":破晓的号角替代残夜漏声,
# 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分:区分。,角:号角。
"孤灯落碎花":孤灯将要燃尽掉落碎芯花。
# 碎花:喻指灯花。北周庾信《灯赋》:“蛾飘则碎花乱下,风起则流星细落。”
"二年随骠骑":这两年离家在外跟随骠骑,
# 骠骑: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作者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
"辛苦向天涯":艰辛劳苦岁暮还滞留天涯。
唐代诗人
戎昱(?~799?),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荆州)人。曾入多幕,历多州刺史。其诗多吟咏客中山水景色,也有忧念时事、感伤身世之作。表现伤乱的作品,多诗风沉郁,有慷慨之音,后人认为这类作品与杜甫相接。其赠人与写景之作,则气象局促,造句拙累。严羽称其诗“有绝似晚唐者”。代表作品有《苦辛行》《苦哉行五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思乡怀人题材的五言律诗,借除夕守岁时三更残夜、雪落竹林、晓角孤灯等凄清景象,写出了诗人因羁旅天涯、久戍他乡而生的悲凉落寞心境,以及对万里之外故乡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烘托:诗中以“雪声偏傍竹”烘托夜的寂静与寒冷,风雪敲打竹林的声响,在静谧中更显清晰,强化了环境的凄清;“孤灯落碎花”以孤灯灯花坠落的细微景象,烘托诗人的孤独,一盏孤灯相伴,更衬出其形单影只。渲染:以“雪声偏傍竹”渲染寒冷凄清的氛围,风雪紧挨着竹林呼啸,强化了冬夜的寒意与孤寂;“孤灯落碎花”则以孤灯灯花凋落的景象,渲染出冷清萧瑟之感,一盏孤灯在暗夜中摇曳,更显环境的凄寂。首尾呼应:首句“坐到三更尽”写诗人久坐至深夜,透露出其内心的难眠与愁绪;尾句“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则交代了漂泊在外的缘由与处境。首尾呼应,以“坐到三更尽”的孤寂场景开篇,以“辛苦向天涯”的漂泊境遇收尾,前者的深夜难眠源于后者的天涯辛劳,后者的漂泊辛苦又印证了前者的愁绪来源,让“归仍万里赊”的归乡之难与“寒梦不离家”的思乡之情在首尾的呼应中更显真切。
3. 分段赏析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诗歌开篇便以直白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除夕守岁的孤寂图景。当千家万户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时,诗人却独自静坐,直至三更时分。“三更尽”不仅点明时间的流逝,更暗含守岁之久,在这寂静的深夜里,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被无限拉长,孤独感愈发浓烈。“归仍万里赊”中的“仍”字,强化了归乡之难的延续性,即便佳节当前,归途依旧遥不可及。“万里赊”三字,用夸张却又真实的空间距离,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具象化,一个“尽”字与“赊”字相互映衬,把羁旅漂泊的无奈与乡愁的绵长展现得淋漓尽致,奠定了全诗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这两句承接上文,描绘了诗人在三更之后的朦胧状态。夜色渐深,诗人终于在困意中睡去,然而却并未得到安稳的休憩。“雪声偏傍竹”细腻地捕捉到雪落在竹林上的声响,在寂静的寒夜里,这声音格外清晰。一个“偏”字,赋予雪声以主观色彩,仿佛这声音有意萦绕在耳边,不肯离去,实则是诗人内心的孤寂无处安放,对周遭的细微响动都变得格外敏感。“寒梦不离家”则进一步深化情感,即便在梦中,诗人的思绪依然牵挂着故乡。“寒”字既点明冬夜的寒冷,又暗喻诗人内心的凄凉,使得梦境也染上了一层愁苦的色彩。梦与现实交织,思乡之情在这亦真亦幻的情境中愈发深沉,难以排遣。“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此联描写诗人从断断续续的梦境中醒来后,直至天明前的所见所闻。“晓角分残漏”从听觉角度出发,破晓时分,号角声响起,打破了长夜的寂静,也宣告着更鼓声即将停歇。“分”字精妙地通过听觉上的差异,暗示时间的推移与划分,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在梦断之后,一直清醒地躺在床上,侧耳聆听更声,等待着黎明的到来,这份彻夜难眠的煎熬,将他的思乡之苦体现得淋漓尽致。“孤灯落碎花”则从视觉角度着笔,昏暗的油灯下,诗人静静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灯,看着灯花不断地掉落、破碎。“孤”字既描绘出环境的冷清与寂寥,也深刻反映出诗人主观感受上的孤独与落寞。这一联通过“闻”与“见”的巧妙结合,将诗人内心深处的乡愁含蓄地融入残夜的景象之中,不着痕迹却又情真意切,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诗歌的最后一联与首联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诗人自陈已追随骠骑将军长达两年之久,在这两年间,为了征战或公务,奔波于天涯各地,历经艰辛。“二年”明确了漂泊时间的漫长,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思乡之情的日积月累;“辛苦”二字看似简单,却道尽了旅途的艰难与生活的不易;“天涯”再次强调离家之远,与开篇的“万里赊”相呼应,形成情感上的闭环。这一联不仅解释了前文诗人孤寂心境的根源,更将个人的思乡之愁与戍边的生涯紧密相连,使诗歌的情感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在平实的叙述中,流露出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也使得整首诗的思乡主题得到了更为深刻而全面的展现。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作以细腻笔触与含蓄意象,将游子除夕夜的思乡愁绪层层铺展,尽显含蓄隽永之美。全篇围绕守岁不眠的时间线索,通过时空交织的叙事,将主人公羁旅天涯的孤寂心境融入寒夜雪景、残梦孤灯之中。
# 这首诗语深情重,质朴凝练,是怀乡诗中的上乘之作。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
上一篇:唐·李白《游水西简郑明府》
下一篇:唐·杜甫《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