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huā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rén
jiǔ
wèi
shēn
yōu
kāi
liáo
luò
gèng
chóu
xìng
yǒu
qīng
sān
bǎi
xiāng
sòng
dào
huáng
zhōu

译文

谁能来举杯与我共饮,慰藉我深深的忧愁,梅花开时便无所依靠,待化为落红时又是如此地让人哀愁。我这一路走来无人陪伴,有幸能让这三百里绵延不断的澄澈的溪水,不辞辛劳地送我奔赴黄州。

逐句剖析

"何人把酒慰深幽":谁能来举杯与我共饮,慰藉我深深的忧愁,

# 深幽:深山幽谷。

"开自无聊落更愁":梅花开时便无所依靠,待化为落红时又是如此地让人哀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我这一路走来无人陪伴,有幸能让这三百里绵延不断的澄澈的溪水,

# 三百曲:溪水蜿蜒曲折。

"不辞相送到黄州":不辞辛劳地送我奔赴黄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梅花二首(其二)》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更多地转向诗人个人的情感抒发,以梅花为描写对象,通过对梅花无人欣赏、自开自落的描写,以及清溪相伴的情景,抒发诗人谪迁之途有无尽的孤独与愁苦,但幸好有自然风物相伴,是自遣之语,亦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赏爱。咏物不即不离,亦实亦虚,从中寄托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梅花二首(其二)》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际。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正月,苏轼深陷“乌台诗案”,从朝廷官员骤降为黄州团练副使。人生境遇一落千丈,内心满是孤独、哀怨与无奈。在奔赴贬谪之地的途中,路过关山岐亭路的春风岭时,他见到梅花,便以梅自比,写下了这组《梅花二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梅花二首(其二)》是苏轼所作的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苏轼因被贬黄州,内心孤独、哀怨,借咏梅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全诗言筒意深,蕴含丰富,寓情于景,真切动人。

2. 写作手法

拟人:“不辞相送到黄州”一句将“清溪”拟人化,赋予清溪以人的情感和行为,说它不辞辛劳地送自己到黄州,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自然对诗人的慰藉。借景抒情:“开自无聊落更愁”和“幸有清溪三百曲”这两句通过描写梅花的状态和清溪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深沉。托物言志:“开自无聊落更愁”一句,诗人借梅花的开落来比喻自己的遭遇,以梅花自比,表达自己孤独、哀怨的心境以及被贬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首句“何人把酒慰深幽”,以问句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既是问梅花,也是问自己,谁能来慰藉这孤独的灵魂。“开自无聊落更愁”,生动地描绘了梅花的状态,无人欣赏的梅花,开放时无聊,飘落时更添愁绪,这其实也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诗人被贬黄州,无人理解,内心充满哀愁。“幸有清溪三百曲”,笔锋一转,幸好有蜿蜒的清溪相伴,给孤独的诗人带来了一丝慰藉。“不辞相送到黄州”,将清溪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仿佛清溪对诗人充满不舍,一直陪伴着他到黄州,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给予他的安慰。

4. 作品点评

《梅花二首(其二)》是苏轼所作的七言绝句。苏轼以梅花自喻,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诗人孤独、哀怨的心境以及被贬的无奈,同时反映了他在困境中的心境以及思想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与义《巴丘书事》

下一篇:宋·韩疁《浪淘沙·莫上玉楼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