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声隆隆催转日":拂晓,隆隆的鼓声催促着太阳的运行,
# 转日:指太阳升起。,隆隆:指鼓声。
"暮声隆隆呼月出":傍晚,隆隆的鼓声催促月亮的上升。
# 月出:指月亮上升。
"汉城黄柳映新帘":京城里,嫩黄的春柳映照着刚更换的新帘,
# 黄柳:刚发嫩芽的春柳。,汉城:西汉建都长安,故称长安为“汉城”。
"柏陵飞燕埋香骨":赵飞燕的香骨久已埋葬在皇陵。
# 香骨:指赵氏的尸骨。,飞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柏陵:指帝王陵墓。帝王陵地常植松柏,故称。
"磓发千年日长白":鼓声锤碎了千百年的漫长时光,
# 日长白:指无尽的白昼。,发:一作“碎”。,磓:敲击,这里是消磨之意。
"孝武秦王听不得":秦皇汉武也不能再听到这官街的鼓响。
# 秦王:秦始皇嬴政。王:一作“皇”。,孝武:汉武帝刘彻。
"从君翠发芦花色":任由您翠黑的头发变作芦花般模样,
# 芦花色:像芦花般的白发,指年老。,翠发:黑发,指年轻。,从:伴随。
"独共南山守中国":只有鼓声与终南山一起厮守京城,日久天长。
# 中国:指京都长安。
"几回天上葬神仙":就是天上也几次三番埋葬过神仙,
# 天上葬神仙:意是求仙者的虚妄。
"漏声相将无断缘":只有这鼓声与漏声此起彼落,永远回荡。
# 缘:一作“续”,又作“绝”。,相将:相与,相伴,相随。,漏:漏壶,古代的计时器。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哲理诗。诗中描绘了官街鼓从早到晚不停敲响,催日转月出的奇异画面,突出一种时光永不停歇的氛围。通过将人间生命的短促与永恒的时光、不老的官街鼓相对比,体现了人生有限而时间无限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深沉慨叹。
2. 写作手法
对比:“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与“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形成对比。前两句通过官街鼓的声音催促日月运转,展现出时间的正常流逝,后两句则写天上神仙的葬礼,即便历经多次,漏声依然不断,暗示时间的永恒,以人间时间的有限与天上时间的无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中,“汉城黄柳”的生机与“柏陵飞燕”的香消玉殒形成对比。汉城的黄柳依旧映衬着新帘,充满生机,而柏陵中赵飞燕却已香消玉殒,化为尘土,凸显出生命的无常和繁华的易逝。夸张:“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磓碎千年”将时间极度夸张,仿佛那鼓声可以将千年时光击碎,强调了时光的漫长和不可阻挡,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像汉武帝、秦始皇那样渴望长生的人,也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突出了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渺小与脆弱。想象:“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充满想象。诗人想象天上神仙也会有葬礼,而且葬礼的时间漫长,漏声相伴不绝,创造出一种奇幻而又神秘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境界,通过对天上世界的想象,进一步强化了时间永恒、生命短暂的主题。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两句,便呈现出一幅超乎寻常的画面:在宏大的宇宙之中,日月如跳跃的弹丸,循环往复,永不停歇,而画外则传来隆隆不绝的鼓声。这一描写,夸张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诗人以惊人的想象力,将鼓声与日月的运转紧密相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那鼓声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清晨催促着太阳升起,傍晚又呼唤着月亮现身,如此奇特的想象,奠定了全诗奇幻的基调。紧接着,三、四句画风一转,从宏观的宇宙图景转入人间景象的描绘。“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宫墙之内,春天的柳枝焕发生机,鹅黄的嫩芽与新帘相互映衬,一片盎然春意。然而,就在这充满希望的场景背后,却传来了美人香消玉殒的噩耗。将生机与死亡并置,形成鲜明对比,让官街鼓的声音在此情境下更显惊心动魄。此时的官街鼓,已然成为“月寒日暖煎人寿”的“飞光”的生动象征,它无情地见证着人间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第五、六句运用对比手法再次聚焦鼓声。“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千年的人事变迁,在鼓声中仿佛被轻易“磓碎”,化为乌有,而宇宙却如那永不黯淡的白日,永恒存在。汉武帝与秦始皇,这两位曾竭力追求长生不老的帝王,终究还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再也听不到这官街鼓的声音。这里特意提及“孝武秦皇”,正是因为他们对长生的执着追求与最终的失败形成强烈反差,与永恒的时光相比,他们的生命显得如此短促而可悲。尽管官街鼓乃唐制,与秦汉并无直接关联,但诗人却巧妙地将其塑造成自古便存在且永不消逝的意象,秦皇汉武也曾听闻,如今却只能徒留遗憾,借此深刻地表达出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渺小。七、八两句分咏人生和官街鼓,再次形成鲜明对比。“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世人从青春年少,头发如翠玉般乌黑亮丽,转眼间便白发苍苍,如芦花般雪白,生命在岁月中迅速衰老。然而,官街鼓却永远不会衰老,它独自与南山一同守护着这片大地。这里的“君”泛指世人,涵盖了包括“孝武秦皇”在内的所有人。通过这一对比,人生有限与时间无限的矛盾被进一步凸显,强化了诗歌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官街鼓》中,李贺凭借活跃想象,将抽象时间与报时鼓点相连,塑造“官街鼓”这一象征形象。诗开篇描绘日月循环,鼓点相伴,借鼓声“催转日”“呼月出”,赋予无形时间以动感。又以“磓碎千年”夸张时间消磨,用神仙也难免一死的想象,让抽象时间化为可感画面,抒发时光永恒、人生短促的深沉感慨。
# 神奇至于仙,极矣;独屡言仙死。不怪之怪,乃大怪也。
明高棅《唐诗品汇》引刘须溪
# 神仙可死,而漏声不绝,极意形容。
明黄淳耀《黎批黄评李长吉集》卷四
# 人少发色翠黑,老则白如芦花,由少而老,人人如是。乃有人独欲长生,与南山并寿,守此中国而不死。岂知神仙不死之说,本是虚诞之辞,虽或可以祛病延年,终有死期,岂能如漏声之日夜相将而无断绝乎?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 此讥求仙之非也。日月循环,鼓声相续,故长安犹是。汉城黄柳,新帘飞燕,已成黄土。使如秦皇、孝武在时,遽言磓碎千年白日,势必使翠发变为芦花之白,犹与共南山之寿以守此中国也。其实秦皇死,孝武复死,漏声相续之下,亦不知断送多少万乘之君矣。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神仙可死,而漏声不绝,极意形容(末二句下)。此首最警悍。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谓仙寿长而有尽,不如宇宙之无穷。袁中郎《瓶花斋集》卷四《过黄粱祠》第二首云:“不脱阴区苦奈何,仙官尘侣不争多。人间惟有李长吉,解与神仙作挽歌。”殆指此耶。
现代钱钟书《谈艺录》
上一篇:唐·李白《月下独酌(其二)》
下一篇: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