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清汤诗一篇":用一碗清汤作祭品,再献上这一首诗,
"灶君今日上青天":今天灶君您要上天庭去了。
"玉皇若问人间事":要是玉皇大帝问起人间的事,
"乱世文章不值钱":您就说如今世道混乱,文人的才华根本不值钱。
北宋宰相
吕蒙正(944?~1011),北宋政治家。字圣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太平兴国二年状元,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昇州。后任著作郎、参知政事、平章事等职,其三度拜相。咸平六年,以病罢,授太子太师,封莱国公,后封徐国公、许国公。谥文穆。吕蒙正为人宽厚,为人敬仰,以正道自持,遇事敢于直言进谏。在行政方面,主张内修政事,反对对外用兵。《宋史》赞他善始善终,进退有礼,是贤能宰相。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讽喻诗。诗中介绍了祭灶时诗人以一碗清汤、一篇诗供奉灶君的情景,借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事,表达了在乱世中,文人的才华与文章得不到重视、毫无价值的感慨,讽刺了动荡社会对文化和文人的漠视。
2. 写作手法
对比:“一碗清汤诗一篇”体现了对比手法。“清汤”代表着物质上的简陋、匮乏,象征着诗人生活的穷困潦倒;而“诗一篇”则代表着诗人的才华、精神追求,是其内在文化素养和文学创作的体现。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凸显出诗人物质生活的窘迫,又突出了其精神层面的富足,展现出文人在困境中的风骨,也为后文抒发对乱世中文人价值不被重视的感慨埋下伏笔。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诗人用“一碗清汤”和“一篇诗”作为祭灶的祭品,生动展现出自身生活的穷困潦倒,同时也暗示文人在乱世中的寒酸处境。“灶君今日上青天”点明祭灶这一传统习俗,为后句让灶君传达话语做铺垫。后两句“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诗人借想象中让灶君向玉皇大帝传达的话语,直接尖锐地指出在乱世背景下,文人的才华和作品得不到重视,价值被严重贬低,深刻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愤懑。
上一篇:宋·苏辙《杀麦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陆游《寒夜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