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事胜游":千家万户都沉浸在踏青出游的盛况中,
"景物可忘忧":眼前春光美景足以让人忘却烦忧。
"水国楼台晚":水乡的亭台楼阁笼罩在暮色中,
# 楼台:指寺庙。
"春郊烟雨收":春日郊野的烟雨渐渐消散。
"鹧鸪啼竹树":鹧鸪在竹林树丛间啼鸣,
"杜若媚汀洲":杜若香草在汀洲上摇曳生姿。
"永巷歌声远":长巷深处飘来悠远的歌声,
"王孙会莫愁":贵族子弟与欢歌的莫愁女子相聚。
五代南唐诗人
李中(?~?),五代南唐诗人。字有中,九江(今属江西)人。南唐昇元中曾与刘钧共游庐山国学。元宗时,仕于下蔡。后因双亲老病,上表请归家侍奉。后主时,任吉水县尉,乾德二年罢职。李中耽于诗作,成痴成魔,自谓“诗魔”。孟宾于称其诗“缘情入妙,丽则可知”“备多奇句”,辛文房《唐才子传》多摘其句,称之“惊人泣鬼之语”。代表作品有《春日野望》。著有《碧云集》。
1. 分段赏析
“千家事胜游,景物可忘忧”两句开篇点明主旨。“千家”展现出江南地域之广、游人之众,人们纷纷外出欣赏春日胜景;“可忘忧”直接表明江南春日景物之美,具有让人忘却忧愁的魅力,奠定了全诗愉悦、闲适的基调,也为后文具体描绘江南春景做铺垫。“水国楼台晚,春郊烟雨收”是描写江南傍晚景色的佳句。“水国”点明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楼台晚”描绘出傍晚时分,楼台在暮色笼罩下的朦胧之态;“春郊烟雨收”则展现了春日郊外,雨过天晴的清新画面。“晚”与“收”两个字,将时间的推移和天气的变化巧妙融合,营造出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雨后江南的傍晚,感受到景色的宁静与优美。“鹧鸪啼竹树,杜若媚汀洲”这两句选取典型意象,细腻刻画江南春景。“鹧鸪啼”以声绘景,鹧鸪在竹树间啼叫,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之感,同时鹧鸪的啼声在古典诗词中常带有淡淡的哀愁,也为景色增添了一丝别样韵味;“杜若媚汀洲”中,“媚”字极为精妙,将杜若赋予人的姿态,生动地描绘出杜若在汀洲上娇艳盛开、摇曳生姿的模样,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展现了江南春日草木繁盛、欣欣向荣的景象。“永巷歌声远,王孙会莫愁”两句以虚写之笔收束全诗。“永巷歌声远”描绘出悠长小巷中,歌声悠悠远远传来的情景,以听觉描写进一步丰富画面,增添了江南景色的悠远意境;“王孙会莫愁”借用典故,“王孙”代指贵族子弟,“莫愁”是古代美女名,意谓在此江南美景之中,王孙公子们定会忘却忧愁,尽情享受。此句呼应首联“可忘忧”,再次强调江南春景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受,使诗歌在余韵悠长中结束。
上一篇:唐·杜甫《孟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