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ēi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huǒ
zhái
jiān
áo
shuāng
sōng
cuī
zhé
shēn
yīn
zhī
qún
dòng
nèi
guò
rén

译文

这世间就像着火的屋子,处处是煎熬,我如经霜的松树,身子已被摧折。由此可知,世间一切生灵里,最容易死去的,莫过于人。

逐句剖析

"火宅煎熬地":这世间就像着火的屋子,处处是煎熬,

"霜松摧折身":我如经霜的松树,身子已被摧折。

"因知群动内":由此可知,世间一切生灵里,

"易死不过人":最容易死去的,莫过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自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前两句以“火宅”喻尘世煎熬,“霜松”自比遭摧折的境遇;后两句由己及物,指出万物中人类因有感知,最易体会死亡之苦。全诗语言平实,于朴素中寄寓对生命脆弱性的深沉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火宅煎熬地,霜松摧折身”,“火宅”一词源自佛教经典,《法华经》中以“火宅”喻指充满烦恼与痛苦的世间,这里借指人所生存的尘世如同被烈火炙烤的居所,处处是煎熬与磨难,点出环境的残酷;“霜松”则以经霜而凋零的松树自比,既暗示了诗人自身历经风霜、饱受摧折的人生境遇,也暗合松柏本为坚韧象征的传统意象,即便如松柏般看似顽强的生命,在外界力量(如寒霜)的持续侵蚀下,亦难逃摧折的命运。后两句“因知群动内,易死不过人”,“群动”泛指世间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涵盖动植物等万物。诗人从自身“霜松摧折”的境遇出发,观照天地间所有生命,最终得出结论:在万物之中,最难以抵御死亡、最易走向消亡的,莫过于人。这一判断并非否定其他生命的脆弱,而是基于人类的特殊性,人有思想、有情感,既能感知生存的“煎熬”,也能体会生命走向终结的痛苦,这种精神层面的负重,使得人类对“死亡”的体验更为深切,故而显得“易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琴操十首(其二·猗兰操)》

下一篇:唐·杜常《题华清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