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ūn
shēn
lǎo
qiú
miào
tíng
shī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lán
tíng
jiǎn
zhǐ
zhāo
líng
shì
jiān
yóu
lóng
téng
yán
gōng
biàn
chū
xīn
jīn
qiū
yīng
jiā
xiù
jué
wài
chū
zhōng
cáng
léng
shān
chuán
diǎn
xíng
zài
qiān
zǎi
liú
yáng
bīng
líng
píng
shū
guì
shòu
yìng
lùn
wèi
gōng
píng
duǎn
cháng
féi
shòu
yǒu
tài
huán
fēi
yàn
shuí
gǎn
zēng
xīng
tài
shǒu
zhēn
hào
gòu
mǎi
duàn
quē
huī
jiān
zēng
guī
zuò
chī
yǐn
kōng
zhāi
zhòu
jìng
wén
dēng
dēng
zōng
sàn
chū
zǒu
yuè
shèng
shì
chuán
shuō
kuā
yǒu
péng
shū
lái
shī
yào
xiě
wèi
wěi
shū
téng
hòu
lái
shì
jīn
yóu
shì
guò
yǎn
bǎi
nián
fēng
dēng
nián
liú
láng
jiān
hái
dào
tóng
shí
yīng

译文

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徐峤之父子的书法也极其清秀,锋芒不露笔势却苍劲雄浑。峄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范,千载书法传承者是李氏阳冰。杜甫评论书法特别看重瘦硬,这样的观点我不能够听凭。书法无论短长肥瘦各有姿态,玉环肥飞燕瘦能说哪个不美丽绝伦!湖州太守真是好古博雅,不惜花费金钱求购断石残碑刻文。亭中有龟形碑座,壁上镶嵌着螭龙雕刻,白昼静书斋空,只听拓碑声响登登。你把奇妙的拓片赠给友人走遍吴越,风雅事在朋友间夸奖谈论。写信来求诗要我亲自书写,于是我手执狼毫写在了名纸剡藤。后来人看待今天正像今人回顾往昔,过眼的百世光景不过是风中之灯。将来人们也会像当年的刘郎怀念贺监,遗憾没和我们坐在同时好表示内心崇敬。

逐句剖析

"兰亭茧纸入昭陵":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

# 兰亭茧纸入昭陵:谓唐太宗最喜爱王羲之的字,以《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兰亭,指东晋大书家王羲之《兰亭集序》写本。茧纸,为蚕茧做成、晋代习用的一种纸。昭陵,唐太宗陵墓。

"世间遗迹犹龙腾":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

# 龙腾:梁武帝评王羲之字云“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阁”。,世间遗迹:指王羲之的书法遗迹,如《兰亭集序》拓本。唐太宗曾以兰亭拓本分赐贵族、近臣。

"颜公变法出新意":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

# 变法:谓变更书法。颜善正、草书,笔力雄浑沉着,为世所宝,称“颜体”。,颜公:颜真卿,唐代大书家。

"细筋入骨如秋鹰":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

# 细筋入骨:谓颜公书法笔力雄健。

"徐家父子亦秀绝":徐峤之父子的书法也极其清秀,

# 徐家父子:唐代大书家徐峤之、徐浩父子,浩名尤著。

"字外出力中藏棱":锋芒不露笔势却苍劲雄浑。

# 藏棱:此谓笔势朴劲而不露锋芒。

"峄山传刻典刑在":峄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范,

# 峄山传刻典刑在: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郡县,曾登峄山刻石纪功,石刻文为李斯所写。峄(yì)山,即邹山,在山东邹城市东南。又名邹峄山、邾峄山。典刑:即“典型”。刑,通“型”。

"千载笔法留阳冰":千载书法传承者是李氏阳冰。

# 阳冰:唐代大书家李阳冰,善小篆,其书专学秦石刻字体。

"杜陵评书贵瘦硬":杜甫评论书法特别看重瘦硬,

# 杜陵评书贵瘦硬: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书贵瘦硬方通神。”杜陵,杜甫自称“杜陵野老”。

"此论未公吾不凭":这样的观点我不能够听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书法无论短长肥瘦各有姿态,

"玉环飞燕谁敢憎":玉环肥飞燕瘦能说哪个不美丽绝伦!

# 飞燕:汉成帝皇后,体纤瘦。,玉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体态丰腴。

"吴兴太守真好古":湖州太守真是好古博雅,

# 吴兴太守:吴兴,即湖州。这时孙觉守湖州,所以这样的称呼。

"购买断缺挥缣缯":不惜花费金钱求购断石残碑刻文。

# 缣缯:丝帛之类,此处借指钱财。,断缺:指断碑残石。

"龟趺入座螭隐壁":亭中有龟形碑座,壁上镶嵌着螭龙雕刻,

# 螭:传说中无角的龙。古代常雕刻其形以为装饰。,龟趺:龟形的碑座。

"空斋昼静闻登登":白昼静书斋空,只听拓碑声响登登。

# 登登:指拓碑的声音。

"奇踪散出走吴越":你把奇妙的拓片赠给友人走遍吴越,

# 奇踪散出走吴越:谓孙觉以拓片遍赠友人。

"胜事传说夸友朋":风雅事在朋友间夸奖谈论。

"书来乞诗要自写":写信来求诗要我亲自书写,

# 乞:一作“讫”。

"为把栗尾书溪藤":于是我手执狼毫写在了名纸剡藤。

# 溪藤:纸名,以剡溪所产古藤制造而成,称剡纸或剡藤。,栗尾:笔名,以鼬鼠毛所制成的笔,即所谓“狼毫”。

"后来视今犹视昔":后来人看待今天正像今人回顾往昔,

"过眼百年如风灯":过眼的百世光景不过是风中之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将来人们也会像当年的刘郎怀念贺监,

# 他年刘郎忆贺监:刘禹锡《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有“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尤虎腾”句,并说“恨不同时便伏膺”。此用其意。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他所作两首玄都观诗均自称刘郎。贺监,唐诗人贺知章曾任秘书监,也称贺监。

"还道同时须服膺":遗憾没和我们坐在同时好表示内心崇敬。

# 服膺:牢记胸中,衷心信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古诗。前半篇评论历代书法家成就特点,不认同杜甫“评书贵瘦硬”观点,主张发扬不同书法风格,展现出对艺术广纳百川的胸怀。后半篇揄扬友人好古博雅,点明“墨妙亭”修建由来与作用。此诗以议论为诗,深含文化底蕴,在议论中发表人生短暂但艺术长存的宝贵见解,给人深刻启示,尽显苏轼对艺术的真知灼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由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的友人孙觉(字莘老)在吴兴府第中建造亭子,用于收藏古碑刻法帖,并将其命名为“墨妙亭”,向苏轼求诗题咏。彼时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接到友人的请求后,有感于孙觉的好古雅趣以及墨妙亭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便创作了这首诗,并亲手书写赠予孙觉。此诗不仅是对墨妙亭的题咏,更蕴含着苏轼对书法艺术、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是北宋苏轼应友人之邀为其修建的墨妙亭而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前半部分以议论为主,苏轼深入品评历代书法家成就与风格,对杜甫“评书贵瘦硬”的观点提出异议,倡导书法风格应多元发展,展现出对艺术包容并蓄的态度;后半部分则赞扬孙莘老的好古情怀,点明墨妙亭的修建由来与作用。整首诗主题在于通过对墨妙亭及相关文化的描述,表达苏轼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对友人高雅志趣的赞赏,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尽显其对艺术的真知灼见与广阔胸怀。

2. 写作手法

比喻:“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将不同书法风格比作杨玉环的丰腴与赵飞燕的清瘦,形象地阐述了风格各异的书法都有其独特之美,使抽象的书法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议论:诗中前半部分,苏轼大量笔墨都在议论书法艺术,如“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直接表明自己不认同杜甫“评书贵瘦硬”的观点,阐述不同风格的书法都有其独特价值,字里行间尽显自己的主张与态度。引用论证:“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这里引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随唐太宗葬入昭陵,但其书法神韵仍在世间流传的典故;“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引用颜真卿变革书法,创造独特风格的事例,通过这些引用,论证了书法艺术风格多样且具有传承性,丰富了诗歌内涵,有力地支撑了苏轼关于书法艺术的观点。对比:将杜甫“评书贵瘦硬”的观点与自己主张的多元风格相对照,突出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

3. 分段赏析

前八句:评赞了书法大家碑帖,此部分苏轼列举了王羲之、颜真卿、徐浩父子、李斯、李阳冰等书法大家的碑帖。以“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描绘王羲之《兰亭序》,即便真本随葬,遗迹仍笔力矫健,尽显其书法神韵。“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高度赞扬颜真卿学古创新,笔力瘦劲。对徐浩父子,称赞其字力度感强;提及李斯《峄山碑》虽原碑毁,但规范与笔法为李阳冰传承,体现苏轼对书法传承发展的认知,也展现出他对这些大家的钦佩。“杜陵评书贵瘦硬”至“玉环飞燕谁敢憎”:阐述了书法美学思想,苏轼针对杜甫“书贵瘦硬方通神”的观点,表明自己的不同看法。他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作比,形象地指出书法风格应多元,如同体态各异的杨玉环和赵飞燕都有独特风姿,不应局限于单一标准,充分体现其开放包容的艺术理念。“吴兴太守真好古”至“书来乞诗要自写”:赞扬了孙莘老建亭之举,这部分着重描写孙莘老建造墨妙亭一事。苏轼称孙莘老是真正喜爱古人墨迹之人,他收集残缺碑帖,亭中碑座、字迹独特,寂静斋室中石碑敲打声更添古韵。珍贵墨迹流传,备受称赞,孙莘老求诗并请苏轼书写,苏轼也借此巧妙点题,表达对友人好古情怀的高度赞扬。最后四句:抒发了人生与艺术的感慨,苏轼引用王羲之的话“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感慨人生短暂,如风中残灯转瞬即逝。又以刘禹锡回忆贺知章书法为例,表达后人对今人为墨妙亭题诗作书的钦佩,进而传达出人生短促但艺术永恒的深刻哲理,引人深思。

4. 作品点评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笔力纵横、意境深邃,文化底蕴深厚。以议论入诗却不乏激情活力,巧用比喻、引用论证等手法,将抽象艺术理念具象化。诗中不仅品评了众多书法大家,大胆表达表达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打破常规,还塑造了一位好古博雅的友人形象。这首诗既表达对书法多元发展的深刻见解,又饱含对友人修建墨妙亭这一善举的高度赞扬,透露出苏轼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艺术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轼论书大旨,不外前和子由所作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二语,故每不取少陵“瘦硬通神”之说。此诗就亭中所列李、颜、二徐诸刻加之评论。轼之书,其源出于颜、徐。诗中“细筋入骨如秋鹰”,及“字外出力中藏棱”二句,非惟道古,乃其自道,盖直以金针度与人矣。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收到墨妙句,似率易,而手法细密之甚。

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 句句警拔,东坡极加意之作。

清纪昀《纪评苏诗》

# 此首仅有一二名句。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吕渭老《情久长》

下一篇:宋·任诏《冰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