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梁跨水":结冰的桥梁横跨水面,
"沉沉霁色遮千里":沉沉的雨后晴色遮蔽千里。
# 沉沉:一作沈沈。
"怎向我、":为何只有我、
"小舟孤楫":乘着孤舟在天外漂泊,
"天外飘逐":寒夜冷风,
"夜寒侵短发":侵入我的短发,
"睡不稳、":难以安睡、
"窗外寒风渐起":窗外寒风渐渐吹起。
"岁华暮、":岁末时分、
"蟾光射雪":月光照射积雪,
"碧瓦飘霜":碧瓦飘着霜,
"尘不动、":万籁俱寂、
"寒无际":寒冷无边无际。
"鸡咽荒郊":荒郊中鸡鸣声咽,
"梦也无归计":连归乡的梦也无法做成。
"拥绣枕、":拥着绣枕、
"断魂残魄":失魂落魄,
"清吟无味":吟诗也觉得毫无滋味。
"想伊睡起":想着她睡醒之后,
"又念远、":又在思念远方的我、
"楼阁横枝对倚":或许正独自倚靠着楼阁的横枝。
"待归去、":盼望着归去后、
"西窗剪烛":能与她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小合凝香":小室中香气凝绕,
"深翠幕、":在深翠的帷幕中、
"饶春睡":安稳睡着了。
宋代词人、诗人
吕渭老(?~?),宋代词人、诗人。一作滨老,字圣求,籍贯嘉兴(今属浙江)。宣和、靖康年间在朝为官。吕渭老以诗名,颇多忧国伤时之作。南宋赵师㞧称其诗“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不但弄笔墨清新俊逸而已”。词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其词有的写闺情思愁,有的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主要作品有《薄幸》《望海潮》《念奴娇》《卜算子·一日抵三秋》等。今存《圣求词》一卷。
1. 分段赏析
上阕“冰梁跨水,沉沉霁色遮千里”,开篇描绘出一幅冬日景象,横跨水面的桥梁结着冰,雨后初晴,沉沉的霁色遮蔽千里。此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广阔而清冷的环境,为全词奠定孤寂基调。“怎向我、小舟孤楫,天外飘逐”,转而写自己乘坐着孤舟,在这浩渺天地间漂泊,“怎向”二字,流露出词人对自身漂泊无依状态的无奈与惆怅,强化了孤寂之感。“夜寒侵短发,睡不稳、窗外寒风渐起”,细致刻画夜晚的寒冷,寒夜的冷风侵入,让词人难以安睡,通过对自身感受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旅途的凄凉。“岁华暮、蟾光射雪,碧瓦飘霜,尘不动、寒无际”,点明时节已至年末,月光照射着积雪,碧瓦上飘着霜,整个世界寂静寒冷,无边无际。这几句借景抒情,以寒冷、寂静的冬日景象,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情景交融。下阕“鸡咽荒郊,梦也无归计”,荒郊中传来鸡鸣,在这清冷的环境中,词人连归乡的梦都无法做成,直接点明思乡之情无法排解,处境无奈。“拥绣枕、断魂残魄,清吟无味”,词人拥着绣枕,失魂落魄,即便是吟诗也觉得毫无滋味,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因思念而心神不宁、意兴阑珊的状态。“想伊睡起,又念远、楼阁横枝对倚”,由自己的思念推及对方,想象所思之人起床后,也在思念远方的自己,或许正独自倚靠着楼阁的横枝,通过对对方状态的想象,深化了彼此间的思念之情。“待归去、西窗剪烛,小合凝香,深翠幕、饶春睡”,词人想象着归去后的美好场景,与思念之人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小室中香气凝绕,在翠幕中安然入睡。以温馨美好的想象,与前文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当下的思念与期盼之情。
下一篇: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