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n
kǒu

朝代:唐作者:赵鸾鸾浏览量:2
xián
bēi
wēi
dòng
yīng
táo
tuò
qīng
piāo
xiāng
céng
jiàn
bái
jiā
fán
kǒu
zhuì
liú
fāng

译文

喝酒时好像裂破樱桃,吐唾沫时香味轻飘。君不见樊素的小嘴儿绝妙,石榴唇里瓠犀子儿镶嵌得坚牢。

逐句剖析

"衔杯微动樱桃颗":喝酒时好像裂破樱桃,

"咳唾轻飘茉莉香":吐唾沫时香味轻飘。

"曾见白家樊素口":君不见樊素的小嘴儿绝妙,

# 樊素:白居易的歌妓,善歌,口小如樱桃。白居易曾有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瓠犀颗颗缀榴芳":石榴唇里瓠犀子儿镶嵌得坚牢。

# 缀:连缀。,瓠犀:瓠瓜子儿,细而洁白,排列整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檀口》是唐代诗人赵鸾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对美人的檀口进行了生动描绘。诗中通过描写美人饮酒时樱桃般的牙齿微动、咳嗽时茉莉般的香气轻飘,展现出美人口部的灵动与迷人。又将其与白居易家著名的歌女樊素的嘴作比,进一步突出其美妙。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将美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敏锐捕捉和细腻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这两句诗中“衔杯”“咳唾”两个动作描写,将美人的神态生动展现。“樱桃颗”把牙齿比作樱桃,形象地写出了牙齿的小巧红润;“茉莉香”则从嗅觉角度,赋予美人口部茉莉般的香气,增添了美人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后两句:“曾见白家樊素口,瓠犀颗颗缀榴芳”,这两句诗中“白家樊素”这一典故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家中蓄养有不少歌伎,樊素便是其中颇具名气的一位。樊素不仅容貌姣好,而且能歌善舞,她尤其擅长演唱杨柳枝词,其歌喉婉转悠扬,深受白居易喜爱。在白居易的诗作里多有提及樊素,像“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句诗就极为有名,它把樊素的小嘴比作樱桃,将另一位歌伎小蛮的细腰比作杨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樊素嘴部的娇美和小蛮身姿的婀娜,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人用“白家樊素口”作比,就是借助樊素在人们心中美貌的形象,侧面烘托出眼前美人檀口的出众动人,让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位美人嘴唇的美丽与迷人。“瓠犀颗颗缀榴芳”,把牙齿比作瓠犀(葫芦籽),又形容其如同石榴花般芬芳,进一步强调了美人口部的美丽和迷人,使读者对美人的印象更加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阿崔》

下一篇: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