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lóu
tóu
shàng
yǒu
sān
tōng

朝代:宋作者:孙洙浏览量:1
lóu
tóu
shàng
yǒu
sān
tōng
cuī
rén
shàng
cōng
cōng
wèi
zhōng
huí
tóu
cháng
duàn
chù
què
gèng
lián
xiān
màn
dào
wéi
táng
táng
jīn
cháng

译文

城楼之上还有三通鼓要敲响,何必这么急着、硬要催人离开呀。跨上马背时行色匆忙,琵琶的曲子还未奏完。转过身回头看那令人肝肠寸断的地方,偏又遇上了细细密密的雨丝。莫说那是玉砌的华堂,今夜的玉堂,只觉得格外漫长难捱。

逐句剖析

"楼头上有三通鼓":城楼之上还有三通鼓要敲响,

# 通:一作冬。,上:一作尚。

"何须抵死催人去":何必这么急着、硬要催人离开呀。

"上马苦匆匆":跨上马背时行色匆忙,

"琵琶曲未终":琵琶的曲子还未奏完。

"回头肠断处":转过身回头看那令人肝肠寸断的地方,

# 肠断:一作凝望。

"却更廉纤雨":偏又遇上了细细密密的雨丝。

# 廉纤:细微。,却:一作那。

"漫道玉为堂":莫说那是玉砌的华堂,

"玉堂今夜长":今夜的玉堂,只觉得格外漫长难捱。

# 玉堂:汉时侍中居玉堂署,宋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是宋代词人孙洙创作的一首词,勾勒出一场夜宴中的仓促别离。此令依《菩萨蛮》格律而作,四十四字间浓缩着复杂心绪。上片聚焦宴席将散时的抗拒,“三通鼓”余音未绝,“琵琶曲”犹自缠绵,词人却遭“抵死催人”,“上马匆匆”的急迫与未尽欢愉形成对比。下片转写离途的场景,回望之际,细密雨丝(“廉纤雨”)为画面笼上纱幕,而结句“玉堂今夜长”尤为精妙,昔日视为尊荣的翰林院(“玉为堂”),此刻因缺席宴乐更显寂寥漫长。全篇借鼓点、弦音、雨幕等意象层叠渲染,于声韵流转间传递出使命与兴趣的冲突,将“欲留不得”的怅惘写得含蓄而深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孙洙

孙洙(1031-1079),字巨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时期官吏、词人,曾经进策50篇评论时政,被韩琦称赞为“今之贾谊”。他博学多才,词作文风典雅,有西汉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乃孙洙任职翰林学士期间所作。据洪迈《夷坚甲志》所叙,某夜孙洙于太尉李端愿宅邸宴集,正陶醉于李府歌女琵琶声中,忽接朝廷急诏令其即刻入宫草拟诏书。他虽恋恋不舍,却仍不得不快马加鞭赶往宫中。待在翰林院撰毕文书后,他心中犹念那未竟的琵琶曲与未散的宴饮之乐,遂挥毫写下这首《菩萨蛮》,并遣人送返李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是一首写离别的抒情词。词中写楼头还响着三通鼓,却急着催人离开;上马脚步匆匆,琵琶曲还没弹完。回头凝望时,又飘起细细雨丝,更觉难舍。表达了诗人对相聚的不舍与离别的惆怅。

2. 写作手法

对比:开头“楼头尚有三通鼓”,词人觉得时间尚早,希望多玩一会儿;而结尾“玉堂今夜长”,却感觉长夜难捱。同样的时间,在不同情境下给词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进一步突出了其情感的变化和矛盾。借景抒情:词中“回头凝望处,却更廉纤雨”一句,“廉纤雨”指细密的小雨,细雨本是寻常自然景象,但此时主人公回头凝望时,它却成了阻隔,既模糊了视线,让离别的场景更加难舍难分,雨丝与愁绪交织,景中全是不愿分离却不得不走的怅惘,情景自然融合,表达了诗人不愿离开的怅惘。直抒胸臆:“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前两句直接表达了对催促者不顾宴饮未尽、天色尚早,拼命催人离开的强烈不满与抱怨。后两句直白地道出自己匆忙上马时,因琵琶曲还未听完而产生的痛苦与不舍。这四句毫不掩饰地袒露了词人内心的懊恼、不舍与孤寂,让读者能直接而深刻地感受到他复杂而浓烈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摧人去!”开篇这两句,宛如一声无奈又愤懑的叹息。从时间角度看,此时不过二更时分,城楼按惯例还要敲三通鼓才天亮,词人说“尚有三通鼓”,强调离天亮尚早,内心满是对当下欢宴的不舍,希望时光能慢些走,能再多享受片刻宴间的欢乐。“何须抵死摧人去”则直白地抒发了内心的牢骚,“抵死”一词极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催促者那种不顾他人感受、拼命催促的样子,同时也强烈地表达出词人对被催促离开的抵触情绪。据《夷坚甲志》记载,翰林学士孙洙当时正在太尉李端愿家欢宴,有美女侍妾奏乐助兴,正是宴饮正欢时,朝廷却突然宣召,这让他心下十分不愿。所以这两句怨语,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自然流出。通过对时间和催促者的描述,将词人留连宴饮、不愿离去却又不得不面对皇命的矛盾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一边是匆忙上马,要顺应皇命离开;一边却还眷恋着那美妙的琵琶声,遗憾曲子还未听完。琵琶的魅力不仅在于其音声动人,更来自于弹奏的女子,言外之意饱含着词人对弹奏女子的深情眷恋。然而皇命难违,迷人的女乐终究无法阻挡,词人只能无奈上马离去,而那琵琶声仿佛还在耳边不断萦绕,更增添了他的不舍与怅惘。上片四句一气呵成,节奏紧凑,营造出皇命催人、刻不容缓的紧张气氛,有力地反衬出词人内心不愿从命却又不敢违抗的痛苦矛盾。下片过片着重刻画了词人离开时内心深处的恋恋不舍。人虽然已经上马启程,但心思却仍停留在热闹的筵席之间。一路上,他忍不住出神地回头凝望,想要再多看一眼那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但马跑得快,老天更不凑趣,又下起蒙蒙细雨”,马匹快速奔跑,而此时天空又飘起“廉纤雨”,也就是蒙蒙细雨。这雨不仅模糊了词人的视线,更如同一张无形的愁网,将他连同马匹都笼罩其中,搅乱了他原本就烦乱的心绪。这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描写细雨这一景象,将词人内心的惆怅、失落与不舍都含蓄地表达出来,富有韵味且耐人寻味。“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玉堂”本是翰林院的别称,是文人眼中荣耀之地,词人平日或许也以此为荣。但在此时,经历了那场被迫中断的欢宴后,当他即将回到这看似尊贵的地方,却只感到前所未有的无聊和寂寞。从一个充满美酒清歌、温馨欢乐的世界,一下子被抛到宫禁森严、清冷孤寂的官署,巨大的落差让他的懊丧和恼恨溢于言表。“玉堂今夜长”直白地表达出他觉得今晚在玉堂的日子格外漫长,难以挨过。这与开篇“楼头尚有三通鼓”所体现出的对时间的感受形成了鲜明对比,开篇盼着时间慢些,此时却觉得时间难熬。这一起一结,自然地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情境的对比,让整首小词首尾呼应,韵味悠长,有着回环不尽的美妙意境,也深刻地反映出词人在现实面前的无奈与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赵令畤《次韵陈履常汝阴久雪赈饥》

下一篇:宋·孙洙《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