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莺啼春正浓":绿树间黄莺啼鸣,春意正浓烈。
"钗头青杏小":女子发钗上点缀的青杏小巧青翠,
"绿成丛":绿叶繁茂成丛。
"玉船风动酒鳞红":玉杯中的美酒被风吹动,酒面泛起如鱼鳞般鲜红的波纹。
# 酒鳞红:酒面细微的红色波纹。,玉船:玉制船形酒杯。
"歌声咽":歌声断断续续,带着哽咽,
# 咽:悲咽。
"相见几时重":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
# 相见几时重:几时重相见。
"车马去匆匆":送别的车马匆匆离去,
"路随芳草远":道路随着芳草延伸向远方,
"恨无穷":离恨无穷无尽。
"相思只在梦魂中":刻骨的相思只能在梦中相见。
"今宵月":今夜明月高悬,
"偏照小楼东":却偏偏只照在小楼东侧。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全词以景衬情,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离愁别绪相融合,既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又流露出面对现实的无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惜别之情。
2. 写作手法
双关:“玉船风动酒鳞红”一句,既通过比喻将酒杯比作“玉船”,酒面的波纹比作“酒鳞”,形象地写出了酒杯在风中晃动、酒面泛起涟漪的画面;同时“酒鳞红”又双关离人因离别伤感而泛红的脸颊,巧妙地将景与情联系在一起,增添了词句的韵味和表现力。比喻:“玉船风动酒鳞红”,将酒杯比作“玉船”,酒面的波纹比作“酒鳞”,形象地写出了酒杯在风中晃动、酒面泛起涟漪的画面。用典:“路随芳草远,恨无穷”引用了古人以芳草寄托离恨的典故。因为芳草常被用来象征离别的愁绪,将离恨与芳草联系起来,使离恨变得具体可感,丰富了词句的内涵,也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沉。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绿树莺啼春正浓,钗头青杏小,绿成丛”,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绿树成荫,黄莺啼鸣,树上青杏初结,小巧可爱,簇拥成丛,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渲染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也为下文抒情做铺垫。“玉船风动酒鳞红”一句,写酒杯在微风中晃动,酒面泛起红色波纹,细腻展现饮酒时的场景。紧接着“歌声咽,相见几时重”,歌声呜咽,直接抒发了离别的愁绪,“相见几时重”的疑问,道出了对重逢的期盼与迷茫。下片“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写车马匆匆离去,道路随着芳草延伸向远方,“匆匆”“远”等字词,生动表现出离别的仓促和距离的遥远,“恨无穷”三字直抒胸臆,将离别的遗憾与怨恨尽情宣泄。“相思只在梦魂中”,点明别后只能在梦中寄托相思之情,情感真挚而深沉。最后“今宵月,偏照小楼东”,以景结情,今夜的月光偏偏洒在小楼的东边,清冷的月色烘托出孤独寂寞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相思之苦与离别的惆怅。
4. 作品点评
全词巧妙运用景物烘托情感,以绿树莺啼、青杏芳草、明月小楼等意象,层层渲染出离别的哀愁与相思的缠绵,读来情思缱绻,令人动容。其语言凝练雅致,字句间婉转传情,意境悠远,余韵萦绕,尽显婉约词的独特韵味,让人沉浸于词中深情久久难以忘怀。
上一篇:宋·无名氏《蓦山溪·梅梢破萼》
下一篇:宋·王同祖《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