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bié
yó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shào
zhī
yóu
tiān
ér
qīng
hào
xué
lǎo
jiān
biǎo
jiàn
róng
míng
wéi
yào
shì
xián
yǒu
shēng
jiàn
liù
nián
wēi
yán
shuí
gēng
cháng
kǒng
tǎn
shuài
xìng
fàng
zòng
chéng
huì
shì
yán
duì
kōng
píng
shǐ
使
rén
zhī
xiāo
shàn
yóu
méng
sēn
rán
yǒu
liù
bāo
guǒ
jīng
yōu
lài
xián
huò
děng
pēng
shǐ
使
xíng
qīng
shān
lòu
gōng
qīng
míng
chén
chuī
dǎo
chuáng
zuò
léi
míng
qiū
mián
dōng
tīng
fēng
shēng
xuán
zhī
jiǔ
bié
miào
nán
píng
zuó
chū
mén
zhōu
zhuǎn
西
chéng
guī
lái
běi
táng
shàng
kōng
zhēng
róng
tuì
退
shí
xiāng
cóng
mén
zhōng
jīng
nán
xìn
fán
huì
rén
shì
shuǐ
huǒ
zhēng
niàn
dāng
zuò
tuí
rán
lóng
máng
shì
wén
zhāng
míng
huì
sǎo
bái
yòng
huáng
jīng

译文

我自幼了解子由(苏辙),你的天性温和而纯净。你勤学不倦,年岁愈长愈发坚定,学问与德行内外通透,渐趋圆融。你不仅是我的亲弟弟,更是我生命中难得的良友。一别就是六七年,那些精微的言语无人能与我共同探讨。常忧心你坦率的性情,会因无拘束而放纵。纵使相聚又能如何?相对无言如对空荡的棋盘。你的存在令人俗念消散,邪僻之思无处萌生。家中六个子女需照料,荆钗布裙朴素裹身。幸有贤妻持家无后忧,粗茶淡饭也似珍馐丰盛。愿你能按心意行事,即便身着青衫(低阶官服)也胜过公卿虚名。哪怕明日无米晨炊断,倒头酣眠鼾声如雷鸣。秋日我独卧东阁,檐下风雨声声入耳。明知此别不会太久远,却难再与你细论人生至理。昨日忽然要出门远行,乘孤舟转向西城而去。回来后到北堂,老宅空阔高峻寂寥。想追随你脚步却终未成行,进门孑然徒自心惊。南都繁华喧嚣如沸,人情世事如水火相争。不如闭门静坐,颓然度日,权当耳目昏聩。妻儿琐事也是小事,文章功名终是虚妄。应当扫尽白发,再不求仙问道。

逐句剖析

"我少知子由":我自幼了解子由(苏辙),

"天资和而清":你的天性温和而纯净。

"好学老益坚":你勤学不倦,年岁愈长愈发坚定,

"表里渐融明":学问与德行内外通透,渐趋圆融。

"岂独为吾弟":你不仅是我的亲弟弟,

"要是贤友生":更是我生命中难得的良友。

"不见六七年":一别就是六七年,

"微言谁与赓":那些精微的言语无人能与我共同探讨。

# 赓:接续。,微言:精深幽妙之言。

"常恐坦率性":常忧心你坦率的性情,

"放纵不自程":会因无拘束而放纵。

# 程:限制。

"会合亦何事":纵使相聚又能如何?

"无言对空枰":相对无言如对空荡的棋盘。

# 枰:投博之具。

"使人之意消":你的存在令人俗念消散,

# 使人之意消:意谓坏念头消失。用《庄子·田子方》中事:“东郭顺子,其为人也,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

"不善无由萌":邪僻之思无处萌生。

"森然有六女":家中六个子女需照料,

# 森然:多的样子。

"包裹布与荆":荆钗布裙朴素裹身。

# 包裹布与荆:意谓女儿虽贫但却教育的有礼。

"无忧赖贤妇":幸有贤妻持家无后忧,

"藜藿等大烹":粗茶淡饭也似珍馐丰盛。

# 藜藿等大烹:意谓食野菜视为吃大宴。

"使子得行意":愿你能按心意行事,

"青衫陋公卿":即便身着青衫(低阶官服)也胜过公卿虚名。

"明日无晨炊":哪怕明日无米晨炊断,

"倒床作雷鸣":倒头酣眠鼾声如雷鸣。

"秋眠我东阁":秋日我独卧东阁,

"夜听风雨声":檐下风雨声声入耳。

"悬知不久别":明知此别不会太久远,

"妙理难细评":却难再与你细论人生至理。

"昨日忽出门":昨日忽然要出门远行,

"孤舟转西城":乘孤舟转向西城而去。

"归来北堂上":回来后到北堂,

"古屋空峥嵘":老宅空阔高峻寂寥。

# 峥嵘:非凡超迈。

"退食悮相从":想追随你脚步却终未成行,

# 从:一作“従”。,退食:退朝之食,休息之意。

"入门中自惊":进门孑然徒自心惊。

"南都信繁会":南都繁华喧嚣如沸,

# 繁会:繁荣的大都会。,南都:今南京。

"人事水火争":人情世事如水火相争。

"念当闭阁坐":不如闭门静坐,

"颓然寄聋盲":颓然度日,权当耳目昏聩。

# 颓然:糊涂之相。

"妻子亦细事":妻儿琐事也是小事,

"文章固虚名":文章功名终是虚妄。

"会须扫白发":应当扫尽白发,

"不复用黄精":再不求仙问道。

# 黄精:果实色黑,形圆,如豆大,可供药。古人认为食之可以长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本诗以五言排律形式,通过白描、对比等手法,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交织,展现了苏轼对亲情、仕途、人生的多维思考。其语言质朴而内蕴深沉,既是兄弟情谊的深情告白,也是北宋士人精神的深刻映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青衫”与“公卿”、“藜藿”与“大烹”的对比,凸显对虚名的批判和对朴素生活的认可。

2. 分段赏析

开篇回忆年少时就深知苏辙天资温和品性高洁,随着年龄增长其对学问的追求愈发坚定,自己不仅将他视为弟弟,更当作贤友,感慨多年未见无人能像他一样探讨精妙言论,奠定分别之悲的基调。接着,既担忧苏辙率真性情会过于放纵,又感叹相聚短暂分离突然,以雏鸟各奔东西喻指苏辙即将乘船启程,表达无奈不舍。随后,苏轼希望苏辙能顺遂心意,又担忧其生活困境,劝他不如归乡务农。之后,苏轼回忆吴越之地的往事,借古事的沧桑抒发世事无常之感,映衬当下兄弟分别的哀愁。最后,感慨过去悲剧无法挽回,只能将经验留给后人,对文章的作用产生怀疑,在伤感中体现对人生意义的深度反思,情感层次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孟子》

下一篇:宋·陆游《农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