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fāng

朝代:唐作者:司空图浏览量:2
sān
shí
nián
lái
wǎng
zhōng
jiān
jīng
luò
chén
juàn
xíng
jīn
bái
shǒu
guī
qīng
shén
nuǎn
dōng
chōu
sǔn
sōng
liáng
xià
jiàn
rén
gèng
cán
zhēng
zhào
shì
fēi
zhēn

译文

三十年来,我在这世间来来往往,其间多在京城洛阳沾染世俗尘埃。如今疲倦前行已至白发之年,归卧乡里才觉心神清爽。坡地温暖冬日竹笋抽芽,松荫清凉的环境中,夏季更使人精神健旺。更惭愧的是朝廷征诏又起,自己虽想避世却未能真正超脱。

逐句剖析

"三十年来往":三十年来,我在这世间来来往往,

"中间京洛尘":其间多在京城洛阳沾染世俗尘埃。

"倦行今白首":如今疲倦前行已至白发之年,

"归卧已清神":归卧乡里才觉心神清爽。

"坡暖冬抽笋":坡地温暖冬日竹笋抽芽,

# 抽:一作“生”。

"松凉夏健人":松荫清凉的环境中,夏季更使人精神健旺。

"更惭征诏起":更惭愧的是朝廷征诏又起,

"避世迹非真":自己虽想避世却未能真正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下方》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回顾三十年来往返于京城洛阳的仕途生涯,暗含尘世奔波的疲惫;颔联写如今因倦于行旅而满头白发,归卧乡间才觉心神清爽,对比出官场与归隐的不同心境;颈联描绘坡暖冬笋抽芽、松凉夏日宜人的乡居景致,凸显自然环境对身心的滋养;尾联直言面对徵诏深感惭愧,自谦避世之举并非真心纯粹,流露对归隐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坦诚反思。全诗以质朴的语言,串联起仕途沉浮与归隐生活的感悟,既展现了对田园宁静的向往,又隐含着对自我抉择的深层叩问,风格冲淡而意旨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三十年来往,中间京洛尘”交代人生经历。“三十年来往”点明漫长时间跨度,暗含人生奔波;“京洛尘”以“尘”字喻指京城洛阳的世俗纷扰与宦海沉浮,为全诗奠定感慨基调,展现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喟叹。颔联“倦行今白首,归卧已清神”对比前后心境。“倦行”与“白首”相互呼应,写出诗人历经世事、身心俱疲的状态;“归卧”与“清神”表明回归此地后,精神得到放松与净化,凸显出摆脱世俗纷扰后的轻松畅快,在今昔对比中深化情感。颈联“坡暖冬抽笋,松凉夏健人”描绘此地环境。“坡暖冬抽笋”打破冬日萧索印象,写出冬日山坡温暖、竹笋生长的生机景象;“松凉夏健人”展现夏日松林清凉宜人、有益身心,以季节变化中不同的景物特征,生动勾勒出此地宜居的美好环境,透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尾联“更惭征诏起,避世迹非真”抒发矛盾心理。“征诏起”表明朝廷征召,而“惭”字则写出诗人内心的愧疚,虽渴望避世,却因诏书到来而无法真正远离尘世,直白地道出自己无法彻底归隐的无奈,将诗人既向往闲适又难以摆脱世俗牵绊的复杂心境展露无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吕岩《百字碑》

下一篇:唐·姚合《题金州西园九首·莓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