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婆娑月里栽":这一棵枝叶繁茂、姿态优美的桂花树啊,就好像是在月宫里栽种的一样,
# 月里栽: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婆娑:枝叶繁盛的样子。
"是谁移种下天来":究竟是谁把它从天上移栽到了人间呢。
"金英恰似清霄月":那金黄色的桂花啊,就好像今晚那皎洁的明月一般,
# 清霄:月光明亮的夜晚。霄:一作宵。,金英:金黄色的桂花。
"一度圆时一度开":每当月亮圆满一次的时候,这桂花也就开放一次。
# 一度圆时:指一年一度的中秋月圆时。
南宋诗人
何应龙(?~?),南宋诗人。字子翔,号橘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一生官运颇顺,嘉泰进士,曾知汉州。何应龙与陈允平有交,其创作以诗见长。他诗学晚唐,尤喜作七绝,所存之作多缠绵旖旎之思。《客怀》《春寒》等皆为佳作。著作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橘潭诗稿》一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木犀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通过对木犀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美好的意境,同时借木犀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2. 分段赏析
“一树婆娑月里栽,是谁移种下天来”:诗人开篇展开奇妙的想象,将盆中的木犀(桂花)想象成是月宫中栽的树。“婆娑”一词生动地描绘出桂花树枝叶繁茂、轻盈优美的姿态,仿佛在月色下翩翩起舞,给人以美的感受。接着,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进一步引发读者的思考,是谁把月宫中的桂树移栽到人间来了呢?这一问,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神秘感,也表达了诗人对盆中桂花的喜爱和惊叹之情,似乎这盆桂花有着非凡的来历,是来自天上的仙品。“金英恰似清霄月,一度圆时一度开”:此句继续描绘桂花,将金黄色的桂花比作清澈天空中的明月。桂花的金黄色泽与明月的皎洁光辉相互辉映,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美感,而且通过这种比喻,赋予了桂花一种高贵、圣洁的气质。“一度圆时一度开”,则巧妙地将桂花的开放与月亮的圆缺联系起来,说明桂花随着月亮的圆缺而按时开放,仿佛它与月亮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默契。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桂花花期的特点,也进一步强化了桂花与月亮之间的联系,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和梦幻的世界中。
上一篇:宋·何应龙《东风》
下一篇:宋·何应龙《赠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