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半岁音书绝":分别半年你我音书断绝,
# 书:《全唐诗》作“信”。
"一寸离肠千万结":短短的一寸离肠也郁结着万千愁情。
# 结:谓离愁郁结。,离肠:犹离情。
"难相见":相见很难,
"易相别":分别却很容易,
"又是玉楼花似雪":转眼又到了玉楼繁华似雪的时节。
# 花似雪:梨花如雪一样白。指暮春时节。,玉楼:即闺楼。
"暗相思":暗暗相思,
"无处说":无处诉说,
"惆怅夜来烟月":抑郁所带来的心绪直到月夜远照,空中一片烟云暮笼。
# 烟月:指月色朦胧。,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想得此时情切":伤心的眼泪不停流淌,
"泪沾红袖黦":打湿红色衣袖。
# 黦:黑黄色。此指红袖上斑斑点点的泪痕。,红袖:妇女红色的衣袖。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了离别半年的相思之苦,以玉楼飞花、夜月烟笼为背景,通过离肠百结、红袖泪染的细节,表达了分隔两地的缠绵哀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又是玉楼花似雪”以飞花如雪的春景触发离情,倍增哀感。此处“花似雪”的意象既点明暮春时节,又以雪的冷寂暗喻相思的凄凉,使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浑然一体。细节描写:结句“泪沾红袖黦”通过泪渍浸染衣袖的细节,具象化相思之痛。“黦”字精妙刻画泪痕斑驳之状,既暗示哭泣时间之久,又以衣物上的痕迹外化内心伤痛。直抒胸臆:“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词人直接表达离别半载、音信断绝的愁苦,用"离肠千万结"直白地展现内心郁结的相思之情。
3. 分段赏析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开篇直抒胸臆,以“半岁”点明离别时长,暗含时光流逝的焦灼感。“音书绝”三字力透纸背,既写实又写情,将音讯断绝的焦虑与思念刻画得入木三分。“一寸离肠”与“千万结”形成强烈对比,前者写愁肠之短,后者状愁思之密,通过数字的夸张运用,将抽象愁绪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实体,凸显思念之深重。这种化虚为实的笔法,正是韦庄词作的特征。“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难相见”三句化用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意而自出新意,语言简练急促,节奏顿挫有力。“花似雪”的意象运用精妙,既点明暮春时节杨花飞舞的实景,又以雪的冷寂暗喻离愁的凄凉,情景交融。一个“又”字尤为传神,暗示离别经年,在岁月轮回中相思依旧,平添几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玉楼飞花的景象,更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心境。“暗相思,无处说”:下片转写闺中思妇,“暗相思”三字道尽古代女子相思的隐秘与苦涩,一个“暗”字写尽封建礼教下女性情感的压抑。“无处说”三字包含三层递进愁绪:一是客观环境无人倾诉的孤独;二是主观上欲说还休的矜持;三是相思之情本身难以言表的特质。这种层层递进的心理描写,将思妇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刻画得细腻入微。“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夜来烟月”营造出朦胧迷离的意境,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往事如烟、前尘若梦。“想得”二字巧妙转换视角,带出两地相思的抒情格局,极大地拓展了词作的情感空间。结句“泪沾红袖黦”以衣物泪渍这一典型细节收束全篇,“黦”字用得精妙绝伦,既写泪痕斑驳之状,又暗示哭泣次数之多、时间之久。红袖与泪痕的色彩对比,更强化了视觉冲击力,使全词在凄美意境中戛然而止,余韵悠长。这种以细节传神的写法,体现了韦庄词作“深静含蓄”的艺术特色。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直接倾吐真情,语言虽质朴直白,却饱含深沉郁结的情感。
# 飞卿托物寄情,端己直抒胸,此为温、韦最大异点。
郑赛《词选》
上一篇:唐·白居易《答客问杭州》
下一篇:唐·慕幽《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