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
shēng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shí
móu
lüè
shī
xíng
shuí
dào
jūn
wáng
jiǎ
shēng
jué
wèi
gāo
yán
jìn
fèi
lái
chì
wàn
gōng
qīng

译文

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

逐句剖析

"一时谋议略施行":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

# 略:大致,差不多。据《汉书·贾谊传》载,当时贾谊提出的更定法令等建议,最后多为文帝所采纳。故班固谓:“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谁道君王薄贾生":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

# 薄:轻视,亏待。班固谓:“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汉书·贾谊传》),君王:指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在位)。

"爵位自高言尽废":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 废:弃置,废弃。,爵位:官爵和职位。

"古来何啻万公卿":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

# 公卿:达官贵人。,何啻:何止。啻:仅,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贾生》是北宋王安石所作的七言绝句。诗以贾谊为主题,探讨其政略与境遇。王安石认为贾谊的政略大多被文帝采用,借此表达个人官职高低并非关键。写作手法上,纯用议论,褒贬鲜明,对比强烈。开篇点明贾谊谋议多施行,反驳君王薄待之说;后以公卿为对比,凸显贾谊的特殊。此诗因王安石得神宗宠遇有感而发,与李商隐为贾谊悲的视角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贾生》是王安石所写。熙宁二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开始推行新法,因触犯保守派利益遭强烈反对。熙宁七年他被迫辞去宰相职务,但新法因宋神宗支持仍在推行。在此复杂境遇下,王安石借贾谊之事,有感而发创作此诗,以表达对自身变法境遇及个人与事业关系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贾谊政略大多被文帝采用这一史实的议论,表达了王安石在自身得宋神宗宠遇、推行新法背景下,认为个人官职高低在事业成功面前并非关键的观点,展现出与李商隐因个人遭际不同而对贾谊产生的不同议论视角。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贾谊政略被采用却官职不高,与众多位高言废的公卿进行对比,突出贾谊的与众不同。反问:诗中“谁道君王薄贾生?”这一句通过反问,强调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都能施行,以此表明君王并非薄待贾生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采用反诘句式,将贾谊进言与文帝纳言相对照,以班固《汉书・贾谊传》中“赞”词为依据,反驳了前人认为贾谊怀才不遇、文帝轻视贾谊的观点。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同样运用反诘句,将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古来众多身居高位却言论被废的公卿相对照,突出贾谊的幸运与超群才能,以及汉文帝的爱惜贤才,寓答于反问之中,展现出独特的议论视角。

4. 作品点评

王安石的《贾生》在咏史诗中独具特色。其价值在于突破传统,以全新视角看待贾谊与文帝关系,有别于李商隐之作。写作特色上,褒贬分明且对比强烈,借议论展现观点。从文学地位而言,它展现了王安石在咏史题材创作中的创新思维。亮点在于通过对贾谊境遇的独特解读,反映出王安石因自身受宋神宗殊遇推行新法而产生的新体验,体现出诗人根据自身思想对历史人物发表的独到见解,在同题诗作中脱颖而出,给人以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王安石有大量的咏史诗。如《贾生》: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前人咏贾谊,多同情其才高位卑的悲剧命运,此诗却不囿前人成说,认为贾谊的政治主张多被朝廷采纳,贾谊虽然未能达到传统上人们认为的获得高官厚爵的成功,但其作为政治家的命运却远远超过那些显赫一时之人。

现代南通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丁富生《中国古代文学新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念奴娇·千门明月》

下一篇:宋·邓剡《鹧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