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芳菲也当春":哪怕只有一棵树上鲜花盛开,也应当作是春天的到来了,
"漫随车马拥行尘":随意地跟随着车马前行,周围拥起了阵阵尘土。
"桃花解笑莺能语":桃花懂得绽放笑颜,黄莺能够婉转啼叫,
# 解:能。
"自醉自眠那藉人":我独自沉醉、独自酣眠,哪里还需要旁人的陪伴呢。
# 藉:凭借、依靠。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1.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诗的开篇“一树芳菲也当春”,通过描写一树盛开的花朵就足以代表春天的美景,借这一景象表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桃花解笑莺能语”进一步描绘了桃花绽放如笑、黄莺啼鸣似语的春日美景,诗人借这些美好的景物,抒发了自己内心对自然的喜爱以及陶醉其中的悠然之情。拟人:“桃花解笑莺能语”一句中,将桃花和黄莺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说桃花懂得欢笑,黄莺能够言语,把自然景物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眼中的自然充满了情趣,仿佛万物都有灵,都能与诗人相伴,共同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直抒胸臆:“自醉自眠那藉人”直接表达了诗人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独自享受这份美好,无需他人陪伴的心境。“自醉自眠”体现了诗人的悠然自得和自我满足,“那藉人”则强调了诗人超脱世俗、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志趣。
2. 分段赏析
“一树芳菲也当春”:此句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一棵开满花朵的树,其芳菲之态就足以代表春天的到来。“芳菲”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花朵的美丽与繁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让人仿佛能闻到花香,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奠定了全诗的春日基调,也流露出诗人对这一树繁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春天的敏锐感知。“漫随车马拥行尘”:诗人将视角从一树芳菲转向了路上的车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他看到车马前行,扬起阵阵尘土。“漫随”二字,有一种随意、不经意的感觉,表现出诗人在面对喧嚣的尘世时,一种较为超脱的态度。车马扬尘象征着世间的纷扰与忙碌,与前一句的宁静美好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虽然身处繁华热闹的场景中,但内心却有着自己的宁静世界。“桃花解笑莺能语”:这句诗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桃花绽放,仿佛在欢笑,黄莺啼鸣,如同在说话。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桃花和黄莺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桃花和莺的互动,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春日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悟。“自醉自眠那藉人”: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一种人生态度和心境。他陶醉于眼前的美景,独自入眠,不需要借助他人或外界的力量。“自醉自眠”体现了诗人的自在自足,他能够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快乐,享受孤独和自我的世界。“那藉人”则强调了诗人的独立和超脱,不依赖他人的陪伴和理解,展现出一种遗世独立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这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上一篇: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下一篇:唐·汪遵《三闾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