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用封书祷梵林":何须写信向佛寺祈求降雪,
"瑞霙先腊感由心":祥瑞的雪花在腊月前降临,是诚心所感。
"豫知农亩宜禾稼":预知这雪对农田庄稼有利,
"复喜边储足辇任":又欣喜边疆储备因雪而充足,运输无忧。
"民乐齐宫夸往昔":百姓安乐,如同往昔齐宫那般令人夸赞,
"捷歌周戍属斯今":边防捷报频传,就像周朝戍边得胜属于如今。
"燮调妙造推元老":调和阴阳、治理朝政的高超能力应推元老,
"治象阳明无伏阴":政治清明,如同阳光普照,没有潜藏的阴暗。
# 治象阳明无伏阴: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九七。
卢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威节,一作威仲,自号梅坡,因此也被叫做卢梅坡。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代表作品有《雪梅》。诗风平易,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
1. 分段赏析
“底用封书祷梵林,瑞霙先腊感由心”,首联开篇即表明观点,“底用”意为何须,诗人认为何须通过写信向佛寺祈祷来求雪,祥瑞的雪花在腊月之前就已降临,这是因为诚心所感。此联直接点明诗题中的大雪,打破了通过宗教仪式祈雪的常规认知,强调内心诚意的作用,为全诗定下基调,引出下文对大雪意义的阐述。“豫知农亩宜禾稼,复喜边储足辇任”,颔联从大雪对农业和边防的影响展开。诗人预想到这场大雪对农田有利,适宜庄稼生长,预示着来年的丰收;同时又为边疆储备因大雪带来的便利而欣喜,粮草等物资储备充足,运输压力得到缓解。这两句将大雪与国计民生紧密相连,体现出诗人对农事和国防的关注,视野从农业拓展到边防,展现出一种宏观的家国情怀。“民乐齐宫夸往昔,捷歌周戍属斯今”,颈联运用典故,“民乐齐宫”用的是齐景公时百姓安乐的典故,“捷歌周戍”则关联周朝戍边得胜的故事。诗人在此处将当下与往昔对比,夸赞如今百姓如同齐景公时那般安乐,边防也似周朝戍边一样捷报频传。通过典故的运用,既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从侧面烘托出当下因大雪带来祥瑞,国家呈现出的太平景象,表达出诗人的赞美之情。“燮调妙造推元老,治象阳明无伏阴”,尾联将笔触转向对官员的赞颂。“燮调妙造”指调和阴阳、治理朝政的高超能力,诗人认为能有如此祥瑞之景、太平之象,应归功于元老的精心治理。“治象阳明无伏阴”进一步强调,在元老的治理下,政治清明,如同阳光普照,没有阴暗潜藏。此联升华了诗歌主题,从对大雪祥瑞的描写,上升到对朝廷官员功绩的歌颂,体现出诗人对时政的关注以及对国家治理良好局面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