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有一洲":我有一片洲渚,
"可五百亩":大约有五百亩地,
"植花竹其上":在洲上种植了花卉和竹子,
"号小渭川":称它为“小渭川”,
"春月游人多于其上藉草酌酒歌乐":春天的时候,游玩的人大多在洲上铺着草垫,一边饮酒一边唱歌取乐。
"残梅飘簌簌":残余的梅花纷纷飘落,
"看柳上春归":看那柳枝上春天归来,
"柔条新绿":柔软的枝条泛起新绿。
# 柔:一作揉。
"娇莺离幽谷":娇美的黄莺离开幽深的山谷。
"弄弹簧清响":鸣声如弹奏弹簧般清脆响亮,
"飞迁乔木":振翅飞往高大的树木。
"年华迅速":时光飞逝如此迅速。
"叹浮生、":感叹这漂泊的人、
"流晖转烛":如流动的日光转瞬即逝,似蜡烛燃烧渐短。
"自春来、":自入春以来,
"每每遨游":常常外出游赏,
"多办九霞醽醁":大多备下九霞醽醁美酒。
"溪北":溪水北边。
"踏青微步":踏青时迈着轻缓的脚步,
"斗草慵眠":玩斗草游戏后慵懒休憩,
"锦裀花褥":身下铺着华美的锦缎垫褥和花饰褥子。
"铅华簇簇":女子们妆容浓丽,艳色簇簇。
"歌声妙、":歌声婉转美妙、
"间丝竹":间杂着丝竹乐器的演奏。
"爱一川好处":最爱这一带的美景,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环绕,
"不减城南杜曲":其景致丝毫不逊色于城南的杜曲。
"笑平生、":笑看平生、
"卓地无锥":曾经贫无立锥之地,
"老来富足":如今老来却富足安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春日感怀词。描绘了春天残梅飘落、柳枝新绿、娇莺啼鸣等景色,营造出春日生机勃勃的氛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同时也抒发了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以及老来对生活满足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起兴:“残梅飘簌簌。看柳上春归,柔条新绿。娇莺离幽谷。弄弹簧清响,飞迁乔木”,此处先描述残梅飘落、春柳抽绿、黄莺离谷迁乔的春日景象,残梅“簌簌”飘落暗示冬去,柳丝“新绿”与莺声“清响”则明写春归,这些景物描写本身并非直接抒情,而是作为引子,自然带出后续内容。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残梅飘簌簌”开篇,用“飘簌簌”的拟声词勾勒出早春梅花渐落的景象,接着“柳上春归,柔条新绿”“娇莺离幽谷。弄弹簧清响”等句,通过“柔条”“娇莺”“清响”等意象,描绘出柳枝抽新芽、黄莺迁乔木的生机,构成一幅鲜活的早春图景。但“年华迅速”“叹浮生、流晖转烛”笔锋一转,由景入情,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而“自春来、每每遨游,多办九霞醽醁”又回到现实,写作者常携美酒春游,以及时行乐的姿态消解愁绪,景与情形成微妙呼应。下阕聚焦“溪北”的游春场景:“踏青微步”“斗草慵眠”写游人轻缓漫步、闲玩游戏的自在;“锦裀花褥”“铅华簇簇”以服饰与环境的精致,烘托出宴饮的雅致;“歌声妙、间丝竹”则用“歌声”与“丝竹”的交融,渲染热闹氛围。“爱一川好处,高山流水,不减城南杜曲”化用“高山流水”的典故,将自然景色比作古曲般高雅,暗含对小渭川美景的自豪;结尾“笑平生、卓地无锥,老来富足”以“笑”字收束,虽提及“无锥”(无田无财)的困窘,却以“老来富足”的豁达消解,体现文人超然的生活态度。
上一篇:宋·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下一篇:宋·王安石《夜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