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màn
·
·
chāi
tóng
huā
làn
màn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3
chāi
tóng
huā
làn
màn
zhà
shū
qīng
míng
zhèng
yàn
xìng
shāo
lín
xiāng
táo
xiù
fāng
jǐng
píng
qīng
chéng
jìn
xún
shèng
zhòu
diāo
ān
gàn
xiǎn
chū
jiāo
jiōng
fēng
nuǎn
fán
xián
cuì
guǎn
wàn
jiā
jìng
zòu
xīn
shēng
yíng
yíng
dòu
cǎo
qīng
rén
yàn
féng
yíng
xiàng
páng
wǎng
wǎng
zān
duò
ěr
zhū
cuì
zòng
héng
huān
qíng
duì
jiā
rèn
jīn
léi
qìng
jié
shān
qīng
pīn
què
míng
zhāo
yǒng
huà
táng
zhěn
chūn
chéng

译文

桐花绽放烂漫,一阵疏雨过后,洗净了清明。艳丽的杏花似燃烧的树林,浅红色的桃花绣满郊野,美丽的景色如屏。全城的人都出动了。都去寻找美景胜地,骑着装饰华美的马鞍,驾着天青色的车出城到郊野。春风和暖,管弦乐器声清脆,千家万户竞相演奏新的乐曲。女子们姿态轻盈。在进行斗草、踏青活动。人们容貌艳丽,不断相互迎接。在道路旁边,到处可见掉落的发簪、耳饰,珠宝翠玉纵横交错。充满了欢乐之情。面对这佳丽的地方,任凭金杯中的酒饮尽,人醉倒。甘愿舍弃明日整天的时光,在画堂中睡上一觉来消除春日的醉酒。

逐句剖析

"拆桐花烂漫":桐花绽放烂漫,

# 烂漫:色泽绚丽。

"乍疏雨、洗清明":一阵疏雨过后,洗净了清明。

"正艳杏烧林":艳丽的杏花似燃烧的树林,

"缃桃绣野":浅红色的桃花绣满郊野,

# 缃桃:结浅红色果实的桃树,亦指这种树的花或果实。

"芳景如屏":美丽的景色如屏。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动了。

"尽寻胜去":都去寻找美景胜地,

"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骑着装饰华美的马鞍,驾着天青色的车出城到郊野。

# 郊坰:泛指郊外。坰,都邑的远郊。坰:一作垧。垧:音机兄反,远郊也。《说文》有“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垧。象远界也。”,绀幰:青色的车幔,代指车。幰:车上帷幔。,骤雕:刻饰花纹的马鞍,借指马。

"风暖繁弦脆管":春风和暖,管弦乐器声清脆,

# 脆管:笛的别称。,繁弦:繁杂的弦乐声。

"万家竞奏新声":千家万户竞相演奏新的乐曲。

# 新声:新颖美妙的乐音。

"盈盈":女子们姿态轻盈。

# 盈盈:以女性的轻盈体态指代妇女,这里兼指众多的妇女。

"斗草踏青":在进行斗草、踏青活动。

# 踏青:春季郊游。秦味芸《月令粹编》卷四引冯应京《月令广义》云“蜀俗正月初八日,踏青游冶”,又卷五引费著《岁华纪丽谱》云“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又卷六引李淖《秦中岁时纪》云“上巳(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旧俗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人艳冶、递逢迎":人们容貌艳丽,不断相互迎接。

# 递:驿车,驿马。,艳冶:艳丽,犹言妖冶。

"向路傍往往":在道路旁边,

# 往往:处处。,傍:一作旁。

"遗簪堕珥":到处可见掉落的发簪、耳饰,

# 珥:古代珠玉耳饰。《仓颉篇》:“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

"珠翠纵横":珠宝翠玉纵横交错。

"欢情":充满了欢乐之情。

"对佳丽地":面对这佳丽的地方,

"任金罍罄竭玉山倾":任凭金杯中的酒饮尽,人醉倒。

# 罍:古器名,容酒或盛水用,即大酒樽。《尔雅·释器》郭璞注:“罍形似壶,大者受一斛。”,任:一作信。

"拚却明朝永日":甘愿舍弃明日整天的时光,

# 永:长,兼指时间或空间。,拚却:甘愿,宁愿,愿意。

"画堂一枕春酲":在画堂中睡上一觉来消除春日的醉酒。

# 春酲:春日醉酒后的困倦。酲:音呈,病酒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是宋代柳永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宋代江南清明郊游为题材,上片描绘桐花、杏桃等构成的旖旎春色,下片展现人们倾城出游、斗草踏青、宴饮作乐的社会盛况。写作上,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和场面铺陈,将景物与活动加以渲染,体现柳词善于铺叙的特色。该词是“承平气象,形容曲致”的典型之作,生动再现宋代清明时节的繁华与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诞生于北宋年间,词人以生花妙笔勾勒清明佳节的绚丽风光,从侧面巧妙再现了宋真宗、仁宗统治期间,社会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写清明郊游题材的词。描绘了宋代江南清明时节的旖旎春色和人们出游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盛况,表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此句通过细致描绘路边掉落的发簪、耳饰以及纵横交错的珠翠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侧面烘托出当日出游人数众多、场面热闹非凡,人们尽情游乐,甚至顾不得随身首饰掉落,从细微处展现出清明郊游的欢乐与繁盛。铺陈:“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作者依次铺叙桐花绽放、疏雨洗清明,以及艳杏似火燃烧山林、缃桃如锦绣满郊野的景象,将春日清明时节丰富多样的景物逐一罗列展现,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彩、层次丰富的春日画卷,有力地渲染出春天的蓬勃生机与美好。渲染:“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通过描述温暖春风中,千家万户竞相奏响清脆悦耳的管弦乐器声,极力渲染出清明时节热闹欢快的节日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处处洋溢的欢乐与活力,突出了当时社会的太平祥和与人们的愉悦心情。白描:“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没有过多修饰,简洁勾勒出出游女子容貌艳丽,相互招呼,路上首饰散落的场景,生动呈现出当时的热闹与欢快。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六句共二十四字,将清明时节乍逢细雨、群花盛开之景一并写就,精准点出春日郊游时的独特风物,起笔便简洁而明确地交代了时令。紫桐也就是油桐树,在三月初顺应信风,绽放出紫白色的花朵,由于它先开花后长叶,故而满枝繁茂,成为郊野清明到来的显著标志。一个“拆”字,将桐花烂漫的风姿展现得淋漓尽致。“先清明”之际,经过夜间或拂晓的一阵稀疏小雨,郊野显得格外晴明清新,生动地点出了“清明之明”。作者精心挑选了“艳杏”与“缃桃”这类色彩艳丽的景物,运用“烧”和“绣”这样工巧雕琢的动词,突出了春意最浓时景色的明艳如画。此词重点并非对动人春色进行精细描绘,所以从“倾城”句开始,词进入对游春活动的刻画。作者擅长从宏观角度把握游春的整体场面,同时也能捕捉到典型的具体形象。“倾城,尽寻胜去”对春游的盛大场面进行了总体勾勒。人们备好熟食,男子骑着宝马,女子乘坐香车,纷纷前往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尽情享受春天的愉悦。“雕鞍”指代马匹,“绀幰”即天青色的车幔,用来指代车辆。结尾两句,以千家万户传出的管弦新声,极大地渲染了节日的欢快氛围,词情向着欢乐的高潮推进。词的上片,词人以浓墨重彩绘就一幅充满生机的清明踏青游乐图。下片:着重展现江南女子郊游的欢乐场景。柳永这位风流才子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妆容艳丽、珠翠满头的市井妓女身上。在这充满浪漫情调的春天郊野,她们的欢快与洒脱,在作者眼中,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趣味和色彩,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盈盈”用女性轻盈的体态来指代众多妇女。她们寻觅胜景,玩着传统的斗草游戏。踏青队伍中,最为活跃的当属那些歌妓舞女。她们容貌艳丽出众,尽情享受着春天带来的欢乐与馈赠。作者以“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衬托出当日游人众多、场面盛大,同时也暗示出游乐人群的主体是豪贵之家。这是全词欢乐氛围的高潮之处,作者对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欢乐的体验,也在此抒发到了极致。接着词笔一转,作者以肯定的口吻,想象那些欢乐的人们在这佳丽之地,饮尽樽中美酒,酩酊大醉,如同玉山倾倒。“罍”是古代的大酒樽。词的结尾“拼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意思是这些欢乐之人甘愿明日在画堂中醉卧整日,今日则必定要尽情畅饮至醉。不能简单地用“醉生梦死”来评判这一句,实际上,柳永在此处歌颂的是古代女子在这难得的自由时机与场合中,所绽放出的生命的喜悦。

4. 作品点评

此诗鲜明地彰显出柳词擅用铺叙的表现特质。词人凭借调式的转换、句式的错落,营造出一种急促的节奏与繁密的语势;与此同时,又借特色景物的点缀、大量细节的描摹以及场面的铺排,对描写对象大肆铺陈渲染,赋予全词一种繁复之美。此词堪称两宋时期广泛传唱的“春之乐章”与“欢乐之歌”,充分展现出柳永创作风格丰富多元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近时词人,多不详看古曲下句命意处,但随俗念过便了。如柳词《木兰花慢》云:“拆桐花烂漫。”此正是第一句,不用空头字在上,故用“拆”字,言开了桐花烂漫也。有人不晓此意,乃云:此花名为'拆桐,于词中云“开到拆桐花”,开了又拆,此何意也?

宋沈义父《乐府指迷》

# 《木兰花慢》,柳耆卿清明词,得音调之正。盖倾城、盈盈、欢情,于第二字中有韵。近见吴彦高中秋词,亦不失此体,余人皆不能。然元遗山集中凡九首,内五首两处用韵,亦未为全知者。

元吴师道《吴礼部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刘公干》

下一篇:宋·吕胜己《瑞鹤仙·残梅飘簌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