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犹未有归期":出行的人还没有归来的日期,
# 归期:归来的日期。,行人:出行的人。
"万里初程日暮时":在这日暮时分开始遥远的旅程。
# 初程:刚开始的旅程。一说指丈夫远戍临行之时。这句话是回忆送别。
"唯爱门前双柳树":我只是羡慕门前的那两棵能够并立生长的柳树,
# 唯:只。
"枝枝叶叶不相离":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它们的枝叶都能够相依不离。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思念征夫的诗。作者借门前荫柳枝叶相依之态,抒发女子盼望家人团圆之深情。其语凝练质朴,自然天成,喻象贴切生动,画面感强烈,深得乐府民歌遗韵。
2. 写作手法
比喻:“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此二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之法,将自身与夫君比作门前这两棵柳树。诗人借门前柳荫下枝叶不离之景,抒发出女子内心深处对家人团聚的殷切渴望。其语言凝练简洁、质朴自然,比喻贴切精当,形象跃然纸上。
3. 分段赏析
首句“行人犹未有归期”点明全诗核心情境。一个“犹”字,强化了等待之久与归期无望的无奈。行人,即漂泊在外之人,尚未有确切归期,直接道出漂泊者的凄凉处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引发读者对行人命运的关注与对归期的期待。次句“万里初程日暮时”描绘出宏大而孤寂的画面。“万里初程”展现出旅途的遥远与艰辛,刚刚踏上万里征程,就已面临日暮时分。“日暮”不仅是自然时间的描绘,更象征着漂泊者内心的迷茫与孤寂,在广阔天地间,独自面对暮色,更添漂泊之感,进一步烘托出归期未定的惆怅。第三句“唯爱门前双柳树”笔锋一转,从漂泊的无奈转向对门前双柳的喜爱。“唯爱”强调了这种情感的独特与专注,在漂泊的孤寂中,门前双柳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与离别、思乡相关,此处双柳树的出现,暗示着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末句“枝枝叶叶不相离”紧承上句,对双柳树进行细致描写。枝叶不离,象征着亲密无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诗人借双柳树的枝叶不离,表达了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在漂泊的现实中,家人的分离如同枝叶的分离,而诗人渴望如双柳枝叶般,与家人永不分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思乡之情更加真挚动人。
上一篇:唐·吴融《红白牡丹》
下一篇:唐·韦庄《长安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