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繁弦不必歌":不需要繁琐的弦乐,也不需要动听的歌声,
"静中相对更情多":在安静之中相对欣赏,更能生出许多情思。
"殷鲜一半霞分绮":那红牡丹鲜艳欲滴,一半宛如天边绚丽的彩霞裁成的绮罗,
# 绮:素地织纹起花的丝织物。,殷鲜:红鲜。
"洁澈旁边月飐波":旁边洁白清澈的牡丹,仿佛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轻轻摇曳。
# 飐:风吹物动。
"看久愿成庄叟梦":长久地观赏,我真希望自己能像庄周梦蝶一样融入其中,
# 庄叟梦:即庄周梦。
"惜留须倩鲁阳戈":请来鲁阳公挥动他的神戈,让太阳倒转不可。
# 鲁阳戈:即庐阳挥戈。,倩:请人代替自己做。
"重来应共今来别":下次再来时,应当与今日的景象有所不同,
"风堕香残衬绿莎":花瓣在风中飘落,香气消散殆尽,只余下那绿色的莎草衬着残败的牡丹。
# 莎:草名,即莎草。,香残:一作残香。
晚唐诗人
吴融(?~903),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登进士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吴融诗文兼擅,工行楷,与韩偓、方干、贯休等人交往唱和。其诗多为纪游题咏、送别酬和之作,受温庭筠、李商隐影响,在艳丽中时含凄清之气。代表作品有《彭门用兵后经访路》《华清宫》《红白牡丹》等。著有《唐英歌诗》3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也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红白牡丹的美丽姿态,红牡丹如霞般艳丽,白牡丹似月般皎洁。诗人观赏牡丹,沉浸其中,愿如庄生梦蝶般与花相融,又希望能像鲁阳挥戈留住太阳一样,留住牡丹盛开的美好时光。诗中营造出对牡丹的喜爱与珍惜氛围,同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感慨,借牡丹之景,抒发内心细腻情感。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看久愿成庄叟梦”运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悠然自得地飞舞,醒来后不知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这里诗人以庄叟梦蝶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看牡丹看得入迷,仿佛进入梦境,与牡丹融为一体,沉醉于牡丹的美丽之中。“惜留须倩鲁阳戈”运用了鲁阳挥戈的典故。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诗人借此典故,希望能像鲁阳公挥戈让太阳返回一样,留住美好的时光,让牡丹的美丽长存。对比:首联中“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所描绘的静谧情境相呼应,强化了诗人在静赏牡丹时所感受到的深情。诗人将自己的“静中相对”与达官显贵们的“繁弦高歌”作对比,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又展现出独特的性格乐趣。
3. 分段赏析
《红白牡丹》一诗描绘了一位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对牡丹的怜爱之情。“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一位贫困且失意的书生,自然无法邀请梨园子弟,举办一场万人笙歌的盛宴。但这绝不意味着他对牡丹的情意淡薄。相反,一个人在恬静淡泊之中与牡丹默默对视,更能传达出那份缠绵且深沉的情感。诗人将自己的“静中相对”与达官显贵们的“繁弦高歌”作对比,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又展现出独特的性格乐趣。“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诗人以饱蘸色彩的细腻笔触,逼真地描绘出同株异色的红白牡丹盛开时的奇妙景致——这边红牡丹鲜艳夺目,宛如从天边采撷的彩霞,又似织机裁出的绮罗;那边白牡丹洁白纯净,恰似一缕缕月光在微波中闪烁颤动。作者紧扣红白牡丹色彩的差异,生动地展现出它们的姿态与神韵。“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面对这绚丽多彩的红白牡丹,诗人凝视良久,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甚至奢望眼前的这份美好能永驻心间。他用“愿成庄叟梦”来表达对牡丹的眷恋不舍之情;又因花期短暂,青春易逝,盛开之时便预示着凋零的临近,于是诗人想请鲁阳公挥戈,让时光停驻,使牡丹花永不凋谢。这种惜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此时,无限的惋惜与惆怅涌上心头。诗人留梦回天的愿望在自然法则面前破灭了。等到与牡丹依依惜别之时,牡丹已在风雨的摧残下凋零委地,沁人心脾的花香也已消散,只剩绿叶莎草陪伴着残败的牡丹。这首诗从爱花恋花到叹花,展现了三个不同阶段复杂的情感,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