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望无来已百年":自鲁望离去已经百年,
"又生吾辈在林泉":又有我们这辈人生在山林清泉间。
"谁知隐遁为高尚":谁知道隐遁是高尚的选择,
# 谁:和刻作唯。
"敢道文章到圣贤":怎敢说文章达到圣贤的水平。
"月界晓窗琴岳润":月光照临晓窗,琴身温润,
"竹摇秋机墨云鲜":竹子摇动,书案上墨云鲜明。
"南塘一霎霏微雨":南塘忽然下起濛濛细雨,
"更拥渔蓑上钓船":我披上渔蓑登上钓船。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性格恬淡,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多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多五、七言律诗。林逋喜欢梅花、白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作为布衣隐士,他被朝廷曾赐予粟帛,卒谥和靖先生。代表作品有《山园小梅》《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西湖》等。
1. 分段赏析
“鲁望无来已百年,又生吾辈在林泉”,以鲁望(陆龟蒙)自比,鲁望是唐代的隐士,诗人感慨他已逝去百年,而如今自己这一辈人又在林泉间隐居。此句既点明了自身的隐居身份,又通过与古人的关联,增添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传承的意味,为全诗奠定了隐逸的基调。“谁知隐遁为高尚,敢道文章到圣贤”,直接表达了对隐遁生活的看法,“谁知”二字带有一种自我肯定和对世俗认知的挑战,认为隐遁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敢道文章到圣贤”则体现出诗人的自信与谦逊,虽不敢妄称文章能与圣贤相比,但仍有追求高远境界的志向,深化了主题。“月界晓窗琴岳润,竹摇秋机墨云鲜”,描绘了一幅清幽雅致的画面,“月界晓窗”营造出静谧的氛围,“琴岳润”将琴声比作山岳般温润,给人以美的享受。“竹摇秋机”展现出秋风吹动竹子的动态美,“墨云鲜”则赋予墨云以鲜活的色彩,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从侧面烘托出隐居生活的诗意与美好。“南塘一霎霏微雨,更拥渔蓑上钓船”,叙述了在南塘细雨中披上渔蓑登上钓船的情景。“一霎霏微雨”描绘出细雨的轻柔与短暂,“拥渔蓑”“上钓船”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行动,表现出隐者在细雨中悠然自得、享受自然的心境,进一步强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上一篇:宋·宋太宗《缘识·其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