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shí
·
·
èr
shí

朝代:宋作者:宋太宗浏览量:3
zhōng
qiū
yuán
zhuǎn
dōng
shēng
màn
shàng
xiān
shī
湿
qīng
fēng
míng
xuě
jiē
xià
hán
quán
suí
qíng
huò
yīn
zōng
xīng
dǒu
àn
kuān
zhǎi
guì
huā
wàng
chù
shuí

译文

中秋的夜晚,圆润转动的月魄,慢慢向东升起,露水先已沾湿。清风吹起,月光明亮如同白雪,穿着单薄衣裳站在阶下,听到寒泉滴落的声音。心情随意,多么豁达洒脱,五种音律都消散罢去,不再留下任何踪迹。星星稀少,星斗暗淡,天空时宽时窄,桂花光华所照之处,谁会不珍惜。

逐句剖析

"中秋夜":中秋的夜晚,

"圆转魄":圆润转动的月魄,

"东升慢上露先湿":慢慢向东升起,露水先已沾湿。

"起清风":清风吹起,

"明似雪":月光明亮如同白雪,

"薄衣阶下寒泉滴":穿着单薄衣裳站在阶下,听到寒泉滴落的声音。

"随宜情":心情随意,

# 宜:一作且。

"何豁达":多么豁达洒脱,

"五音罢去无踪迹":五种音律都消散罢去,不再留下任何踪迹。

"星稀斗暗一宽窄":星星稀少,星斗暗淡,天空时宽时窄,

# 一:一作天。

"桂华望处谁不惜":桂花光华所照之处,谁会不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缘识》是北宋赵炅创作的一首诗。诗中围绕中秋夜的月色展开,先描绘中秋夜月亮东升、清露初凝、清风徐起、月光似雪、阶下寒泉滴落之景;再写随着夜色,情思与豁达之感交织,五音消散后星稀斗暗,最后感叹望月怀远之人皆会珍惜此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中秋月夜独特氛围,借景抒情,展现出对中秋月色的赏爱,语言质朴自然,富有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中秋夜,圆转魄,东升慢上露先湿”,点明时间为中秋夜,“圆转魄”生动勾勒月亮圆润、缓缓升起之态,“露先湿”从侧面体现夜渐深、凉意初起,为后文写月色等做铺垫,让中秋夜的氛围初显。“起清风,明似雪,薄衣阶下寒泉滴”,清风徐来,月光似雪,寒泉在阶下滴落,从触觉(清风、薄衣觉凉)、视觉(月光似雪)、听觉(寒泉滴)多感官描绘,渲染出清幽、静谧且略带清冷的中秋夜景,传递出对这一景致的细腻感知。“随旦情,何豁达,五音罢去无踪迹”,写随着夜色(旦此处可理解为夜的延续),情思与豁达之感滋生,此前似有的五音(可理解为尘世声响)消散,营造出一种宁静、超脱氛围,情感在景与意的转换中流露。“星稀斗暗一宽窄,桂华望处谁不惜”,星斗渐稀渐暗,天空似有宽窄变化,而望着桂花般的月光(桂华代指月光),谁能不心生珍惜?以星斗变化衬月色,强化对中秋月的赏爱与珍视之情,收束自然且情感浓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文英《卜算子·凉挂晓云轻》

下一篇:宋·林逋《小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