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yún
gāo

朝代:宋作者:贺铸浏览量:3
qiū
jìn
jiāng
nán
wèi
diāo
wǎn
yún
gāo
qīng
shān
yǐn
yǐn
shuǐ
tiáo
tiáo
jiē
tíng
gāo
èr
shí
qiáo
míng
yuè
lán
ráo
rén
chù
jiào
chuī
xiāo
lián
xiāo

译文

秋天将尽,江南的树叶还没有凋零。傍晚的云彩高高飘浮。青山隐隐约约,绿水悠悠迢迢。一直连接到远处的水边高地。在明月照耀的二十四桥上的夜晚,停下木兰做的船桨。美人在哪里教吹箫呢?可惜了这个美好的夜晚。

逐句剖析

"秋尽江南叶未凋":秋天将尽,江南的树叶还没有凋零。

"晚云高":傍晚的云彩高高飘浮。

"青山隐隐水迢迢":青山隐隐约约,绿水悠悠迢迢。

"接亭皋":一直连接到远处的水边高地。

"二十四桥明月夜":在明月照耀的二十四桥上的夜晚,

"弭兰桡":停下木兰做的船桨。

"玉人何处教吹箫":美人在哪里教吹箫呢?

"可怜宵":可惜了这个美好的夜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晚云高》是宋代词人贺铸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江南秋日的景色,并通过对二十四桥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感慨。贺铸运用了借景抒情等手法,上阕写江南秋景,通过“青山隐隐水迢迢”等句,展现了江南秋日的静谧与美丽。下阕写二十四桥的夜景与对往昔的怀念,通过“玉人何处教吹箫”等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怅惘与追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词多处借景抒情,上阕“秋尽江南叶未凋。晚云高。青山隐隐水迢迢。接亭皋”,描绘江南秋末独特的自然景观,展现出开阔、悠远的意境,烘托出词人宁静又略带惆怅的心境。下阕“二十四桥明月夜”描绘的明月照耀二十四桥的画面,营造出静谧、空灵的氛围,借此抒发对往昔之人或事的怀念与惆怅之情。用典:“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玉人何处教吹箫”化用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巧妙地将前人的意境融入自己的词中,引发读者对往昔繁华与浪漫的联想,增添了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同时借古抒怀,表达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或人的怀念。

2. 分段赏析

上阕:“秋尽江南叶未凋。晚云高。”开篇点明时间为秋末,地点在江南,描绘出江南秋末不同于北方的景象,树叶尚未凋零,晚云高高悬挂。“秋尽”与“叶未凋”形成对比,突出江南秋景的独特,给人以清新之感。“晚云高”三个字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天空中晚云飘浮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开阔、高远的意境,为全词奠定了基调。“青山隐隐水迢迢。接亭皋。”此句进一步描绘江南景色,青山隐隐约约,绿水悠悠迢迢,山水相接,一直延伸到远处的亭皋。“隐隐”“迢迢”两个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生动地描绘出山水的朦胧与悠远,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江南景色的柔美与壮阔,也烘托出词人内心淡淡的惆怅与思绪的悠远。下阕:“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化用杜牧诗句,描绘出一幅静谧美好的画面:在明月照耀的二十四桥上,词人停下兰桡(船桨,代指船),静静地欣赏这迷人的夜景。此句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往昔二十四桥的繁华与浪漫,引发对过去时光的遐想。“玉人何处教吹箫。可怜宵。”紧接着发出感慨,昔日在二十四桥教玉人吹箫的美好场景如今已不复存在,不知玉人如今在何处。“可怜宵”三字则直接抒发了词人对这美好夜晚却物是人非的怜惜与惆怅之情,将词人对往昔之人或事的怀念推向高潮,使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韵味悠长,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和梅圣俞杏花》

下一篇:宋·吴文英《卜算子·凉挂晓云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