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shèng
xìng
huā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shuí
dào
méi
huā
zǎo
cán
nián
shì
chūn
yàn
fēng
zhàn
fāng
chén

译文

谁说梅花开得早,岁暮怎能当作春。不如晴天春风里,独自开在好时辰。

逐句剖析

"谁道梅花早":谁说梅花开得早,

"残年岂是春":岁暮怎能当作春。

# 残年:残冬暮年,年终、年底,一般指农历腊月。梅花开在冬天,故云。

"何如艳风日":不如晴天春风里,

# 艳风日:艳风之日。艳风,春风。,何如:如何、怎么比得上。

"独自占芳辰":独自开在好时辰。

# 芳辰:百花盛开、芳草茂盛的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梅圣俞杏花》乃北宋诗人欧阳修所创作的一首精巧绝句。作为一首和作,该诗构思巧妙,前两句聚焦梅花着笔,后两句则将笔触转向杏花。诗中匠心独运地以梅花与杏花相互对照,于鲜明的对比之中,尽情歌颂了杏花于春风拂面、艳阳高照之际,热烈绽放的动人景象。整首诗用词精准且明快鲜明,于字里行间尽显独特的艺术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道元年(1032年),彼时欧阳修正担任西京留守推官。当时,梅尧臣写下《初见杏花》一诗:“不待春风遍,烟林独早开。浅红欺醉粉,肯信有江梅。”欧阳修的这首诗便是为唱和《初见杏花》而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题材诗。通过将梅花与杏花对比,描绘了梅花于残年开放,杏花在风和日丽时独自绽放的不同景象,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营造出一种对不同花卉别样风采探讨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杏花在美好春光中展现艳丽姿态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传统花卉审美观念别出心裁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的前两句“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将梅花与杏花进行对比。人们通常认为梅花开放得早,是报春之花,但诗人却认为梅花在残冬开放,那时还不能算作真正的春天。而后两句“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则突出杏花能在风和日丽的时节独自绽放,独占美好时光,通过这种对比,更鲜明地展现出杏花在春日里绽放的独特优势,强调了杏花所具有的不同于梅花的特点。衬托:以梅花开放的时节不佳来衬托杏花在风和日丽之时绽放的美好。梅花开放于残冬,环境相对恶劣,而杏花却能在适宜的季节绽放,进一步突出了杏花所处环境的优越以及自身的艳丽,从侧面衬托出杏花的芳姿和其在春日中的独特地位。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梅花和杏花开放时节与环境的描写,借梅花与杏花之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诗中对杏花“艳风日”“占芳辰”的描写,不仅仅是在赞美杏花,更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在合适时机展现自身价值的一种赞赏和向往之情,借杏花之景传达出自己对生活中美好、适宜状态的追求。

3. 分段赏析

此诗结构精妙,开篇前两句聚焦于梅花,后两句则着力描绘杏花。在对梅花的刻画上,诗人采用问句形式,紧紧围绕“早”字展开,发出“残年岂是春”的质疑。第三句巧妙地从“春”过渡到“艳风日”,为杏花的登场营造出美好的氛围。第四句以“独自占芳辰”收尾,一个“独”字与一个“占”字,将诗人对杏花的赞美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整首五言绝句,以两句为一联,分别描绘一物。前一联看似在贬抑梅花,实则为后一联赞美杏花做铺垫,如此对比映衬,使得全诗别具一格,饶有趣味。

4. 作品点评

通常而言,梅花于冰雪中绽放,杏花在春日里争艳,二者本无高低优劣之分,各自都独具魅力,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温馨与喜悦。然而,欧阳修的这首《和梅圣俞杏花》却独辟蹊径,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视角。梅花,向来以清高自洁的形象,备受诗人们的赞誉。但在此诗中,欧阳修却别出心裁,反其道而行之,对梅花有所贬低,转而大力赞赏杏花。诗中强调,在那春光明媚、艳丽多姿的时节里,杏花盛开,为大自然装点出绚烂的风光景色,这般美好景象着实值得为之庆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梅圣俞的原诗,一反梅花报春的传统观点,赞扬了杏花早开,不逊江梅,是别开生面之作。这首咏物诗则更进一步,用早春作标志,说明梅花只是残冬的花,杏花才真正是春天的花。诗的前半连用两个反诘,显得雄辩有力;后半用鲜明的词语,赞扬杏花独得天时,独占芳辰。全诗一贬一扬,反映了诗人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现代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员邓亚文《五朝千家诗·宋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下一篇:宋·贺铸《晚云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