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大窑":天地之间就像一座大热窑,
"阳炭烹六月":太阳像炭火一样炙烤着这人间的六月天。
# 烹:煮。
"万物此陶镕":世界上的万物都在这窑中陶冶熔炼,
"人何怨炎热":人如何能够独自抱怨这难忍的炎热。
"君看百谷秋":请您看一下百谷丰收的秋天,
"亦自暑中结":它们的籽实都是在酷暑中结成的啊。
"田水沸如汤":那水田的水冒着丝丝热气,像是沸腾了一样,
# 汤:热水。
"背汗湿如泼":农夫的汗水泡湿了整个后背,好像刚刚用水泼过。
"农夫方夏耘":农民们正在进行夏季劳作,
# 耘:在田里除草。
"安坐吾敢食":我一个人安然无事地坐在书房避暑,又怎么好意思坦然享用美食呢。
# 吾:我。
南宋诗人
戴复古(1167~124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长期浪游江湖,一生不仕。戴复古曾向陆游学诗,也受晚唐诗影响,自比于贾岛、杜甫,对时政国事时有指摘,不限于自叹身世。其诗不囿于一格,各体皆佳,为世所称许。部分作品慨叹山河破碎,关心国计民生。其词亦豪迈疏放,追迹苏、辛。代表作品有《淮村兵后》《织妇叹》《刈麦行》等。著作今存《石屏集》《石屏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乡村题材诗。描绘了六月酷热天气下万物经受“陶镕”,尤其是农夫在田间艰苦劳作,田水滚烫、背汗如泼的景象,借乡村夏日农事场景,体现了暑热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以及自我反省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将天地比作大窑,把六月的酷热比作阳炭烹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暑热天气,让人如置身炽热大窑,不着“热”字,却尽显酷热。
3. 分段赏析
《大热五首(其一)》开篇“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将天地比作巨大的火炉,把六月酷热比作熊熊燃烧的阳炭,生动展现出酷热难耐的天气,开篇即紧扣“大热”主题,极具感染力。“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从对酷热天气的描绘转向哲理思考,强调世间万物在酷热中成长,人们不应抱怨炎热,“陶镕”一词用得精妙,体现出热对万物生长的作用。“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进一步以秋天百谷的成熟源于暑热为论据,阐述热的价值,使“何怨热”的观点更具说服力。“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通过对农夫劳作环境和状态的描写,“沸如汤”“湿如泼”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田水滚烫、农夫汗流浃背的艰辛画面。“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辛勤劳作农夫的深切同情以及自我反省,展现出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全诗层次分明,开篇描绘酷热景象,接着阐述热的价值与不可怨热的观点,最后笔锋一转,深入到悯农的情感表达,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现实,情感逐步升华。
4. 作品点评
《大热五首(其一)》具有独特价值。其写作特色鲜明,以新奇比喻开篇,将天地比作大窑、六月酷热比作阳炭烹烧,生动描绘出暑热之景,尽显语言生动形象的魅力。在描写酷热的基础上,自然地转入对农民夏日劳作艰辛的刻画,使“大热”与“悯农”紧密相连,二者相互映衬、深化主题。诗中虽无被后世广泛传颂的特定名句,但整体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实巧妙结合,展现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深刻思考。语言风格质朴平实,无论是描绘炎热还是抒发对农民的同情,都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诗人情感的真挚。在历代暑热诗与悯农诗中,该诗以其独特的融合视角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