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啼鸦了":一夜醒来,听乌鸦声远去再听不到啼叫。
# 了:停止。,啼鸦:乌鸦啼叫。,渺渺:微远的样子。
"亘鱼天":辽阔的湖面上,
# 鱼天:指水面。,亘:绵亘,辽阔。
"寒生峭屿":陡峭的岛屿被寒气笼罩,
# 峭屿:陡峭的岛屿。
"五湖秋晓":意识到这是太湖的秋晓。
# 五湖:太湖的别名。
"竹几一灯人做梦":昨晚在灯光摇曳中,凭着竹几做了一个梦,
"嘶马谁行古道":梦见马嘶人行于古道。
"起搔首、":披衣起来搔着头、
"窥星多少":到室外察看星星有多少。
# 窥星多少:察看星星多少,来判断天色的迟早。因为近清晨时星渐稀少。
"月有微黄篱无影":此时月光淡黄天微明,连竹篱的影子也难见到,
"挂牵牛数朵青花小":只有竹篱上,挂着几朵小牵牛花在争俏。
# 青花:即牵牛花。
"秋太淡":大自然好像也嫌秋光太清淡,
"添红枣":又特意增添些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原指望西风能把忧愁扫掉。
# 愁痕:愁容。
"被西风、":结果西风、
"翻催鬓鬒":反催人增添白发,
# 鬓鬒:面额两旁的黑发。,翻催:反而催逼。
"与秋俱老":与萧瑟的秋天一样同衰老。
"旧院隔霜帘不卷":昔日庭院挂着帘幕隔寒霜,
"金粉屏边醉倒":酣饮美酒,常在金粉屏风边醉倒。
# 金粉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计无此、":想那时是不会有、
"中年怀抱":而今这种感伤的中年怀抱。
"万里江南吹箫恨":现在流落万里江南,可恨身无半文难温饱,只能像伍员那样去吹箫乞讨,
"恨参差白雁横天杪":亦恨列队参差的南归白雁,横过天空是飞得那样高。
# 天杪:最高处,天边。,白雁:一种鸟,似雁而小,白色,秋天时南飞。,参差:高低不齐。
"烟未敛":眼前烟雾弥漫,
# 敛:消失。
"楚山杳":楚山已隐没见不到。
# 杳:隐没不见。,楚山:指太湖一带的山。
宋元间词人
蒋捷(1245?~1305?),宋元间词人。字胜欲,号竹山,世称竹山先生,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进士,宋亡后隐居不仕。蒋捷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风多样,既有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一派,也有承袭周邦彦、姜夔乃至李清照遗风者,整体风格以悲慨清峻、萧寥疏爽为主。其造语奇巧之作,在宋代词坛独标一格。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写亡国之痛、身世之感、日常生活等内容。代表作品有《女冠子·元夕》《贺新郎·兵后寓吴》《虞美人·听雨》《昭君怨·卖花人》《贺新郎·梦冷黄金屋》等。著有《竹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景抒情词。描绘了渺渺啼鸦、寒生峭屿、竹几一灯等凄清萧瑟的太湖秋景,营造出悲凉氛围。表达了词人在感慨流光易逝,自身与秋俱老的同时,寄寓的亡国之痛和沦落天涯之悲。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如“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在描绘秋景的同时,透露出词人的孤寂之感;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烟未敛,楚山杳”以景结情,将词人的愁苦和迷茫融入到迷茫的景色之中。白描:“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等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生动地展现出词人的生活场景和动作神态。用典:“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借用伍员“鼓腹吹箫”的典故,托出自己在宋亡后漂泊的愁苦底蕴。
3. 分段赏析
上片:“渺渺啼鸦了”开篇点明时间是拂晓,乌鸦的啼叫声渐渐消失,营造出一种静谧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描绘了辽阔的天空和寒冷笼罩的岛屿,展现出太湖秋晓的空旷与寒冷。“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写词人在竹几旁、灯光下做梦,梦中听到马嘶声,仿佛有人行走在古道上,增添了一份孤寂和迷茫。“起搔首、窥星多少”通过词人的动作,表现出他心绪烦乱,焦急地等待天亮。“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则细腻地描绘了晨光曦微中的庭院景色,月亮微黄,篱笆无影,只有几朵小牵牛花和红枣,画面疏淡,却也流露出词人内心的黯淡。下片:“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词人本希望西风能扫去忧愁,却不想西风反而催白了头发,让人与秋天一同衰老,感慨时光易逝,忧愁难消。“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回忆起宋亡前的生活,今昔对比,更添愁绪。“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借伍员“鼓腹吹箫”之典,抒发了自己在南宋灭亡后四处漂泊的愁苦,以及对故国的思念和无法归乡的无奈,两个“恨”字强化了这种情感。“烟未敛,楚山杳”以景结情,烟雾未散,楚山遥远,营造出一种迷茫、凄凉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痛苦和对未来的迷茫。
4. 作品点评
《贺新郎・秋晓》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词作。全词以故国家山之痛、身世不幸之感为主线,将写景、叙事、抒情自然融合。上片绘景中蕴含情感,通过对太湖秋晓景色的细致描写,如“渺渺啼鸦了”“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等词句,勾勒出清冷、寂寥的画面,流露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下片抒情时融入秋景,“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等句,借景抒发时光流逝、年华渐老的慨叹,以及深沉的亡国之痛与漂泊天涯的悲戚。词作语言质朴自然,却不乏表现力,如“秋太淡,添红枣”,以简练笔触描绘出秋景的疏淡与别致。整体风格苍凉清俊,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 竹山词多不接处。如《贺新郎》云“竹几一灯人做梦”,可称警句。下接云“嘶马谁行古道”,合上下文观之,不解所谓。即云托诸梦境,亦似接不接。下云“起搔首,窥星多少”,盖言梦醒。下云“月有微黄篱无影”又是警句。下接云“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此三句,无味之极,与通首词意,均不融洽。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