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ān
huàn
shā
·
·
róu
huáng
jīn
wàn
diǎn
qīng

朝代:宋作者:李清照浏览量:3
róu
huáng
jīn
wàn
diǎn
qīng
jiǎn
chéng
céng
céng
fēng
jīng
shén
yàn
tài
xiān
míng
méi
ruǐ
chóng
chóng
shèn
dīng
xiāng
qiān
jié
shēng
xùn
tòu
chóu
rén
qiān
mèng
què
qíng

译文

万点桂花如揉破的黄金灿烂夺目,绿叶如碧玉剪成般重重叠叠。它的风度精神如晋代名士乐广一样神姿朗彻,个性鲜明。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得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

逐句剖析

"揉破黄金万点轻":万点桂花如揉破的黄金灿烂夺目,

# 揉破黄金万点轻:形容桂花色彩的星星点点。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注“一作‘轻’”。 按上半阕末句已押“明”字,此句不应重押,应该是“轻”字是。

"剪成碧玉叶层层":绿叶如碧玉剪成般重重叠叠。

# 剪成碧玉叶层层:桂叶层层有如用碧玉载制而成。“剪成”化用唐贺知章《咏柳》诗意。

"风度精神如彦辅":它的风度精神如晋代名士乐广一样神姿朗彻,

# 彦辅:《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太鲜明":个性鲜明。

# 太鲜明:《花草粹编》卷四作“大鲜明”。在古代“大”通“太”、“泰”。《说文释例》日:“古代只作‘大’,不作‘太’,亦不作‘泰’……”比如《易》之“大极”、《春秋》之“大子”,后人皆读为“太”。在此词中,作者或缘此古例,故“太”、“大”相通。此句是此词的难点之一,也是现存整个《漱玉词》的难点之一,或因此故,竟有不少选注本、乃至辑注本不予收录,即使收录,则极少为此句作注,而关于此句的罕见之注释或析文,又不无可议之点:比如“太”字不宜训为“过分”,而宜作“很”、“极”讲,意谓桂花的“风度精神”与乐彦辅极为相像。鲜明:此处宜训作分明确定之义。“鲜”字,《世说新语·品藻》作“解”、《晋书·刘魄传》作“鲜”,宜从《晋书》。

"梅蕊重重何俗甚":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

# 何俗甚:俗不可耐。

"丁香千结苦粗生":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得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

# 苦粗: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谓:“苦粗生,犹云太粗生,亦甚辞。”苦粗:当作不舒展、低俗而不可爱的意思。苦:有嫌弃之意。,丁香千结:语出毛文锡《更漏子》词,“庭下丁香千结”。 苦粗:当作不舒展、低俗而不可爱的意思。

"熏透愁人千里梦":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

# 熏透:即被桂花香熏醒。透:醒。

"却无情":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是李清照的一首咏物词,现存最早的版本收录在《花草粹编》中。词中,李清照毫不吝啬对桂花的赞誉,开篇便着眼于桂花的外在,其色泽金黄璀璨,仿若揉破万点黄金般轻盈娇美,形态精巧;进而深入挖掘其内在“精神”与“风度”,赋予桂花高雅脱俗的气质。不仅如此,她还将桂花与梅花、丁香相较,在她心中,后两者在诸多方面都逊色于桂花。而当词人沉浸于桂花香中,恍然回神之际,又似娇嗔般怪罪桂花的“无情”,全词视角多变,尽显词人对桂花的喜爱与细腻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最早现身于明代的《花草粹编》,属宋词范畴,明清时期诸多李清照词集都将其收录。然而,近人黄墨谷提出异议,他觉得此词写作风格较为直白,与李清照一贯的词作风格差异较大,据此判定不太像是李清照的手笔。祝成也对黄墨谷的这一观点表示认同。正因如此,在近代一些收录李清照作品的书籍里,这首词被列为存疑之作,其真正作者有待进一步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咏花词。词作描绘桂花的形态与神韵,并将其与梅、丁香对比,借花的形、态、性,抒发词人内心复杂深沉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下片“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把梅花、丁香与桂花对比,明贬梅、丁“俗”“粗”,暗扬桂花清雅,突出桂花在词人心中的超凡地位,借对比鲜明展现主题。比拟:“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把桂花的金黄花朵比拟成被“揉破”的黄金,将翠绿叶片比拟为“剪成”的碧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桂花的色泽与形态,赋予桂花以珍贵、精巧之感,使其仿若人工雕琢的艺术品。借景抒情: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词人借桂花馥郁香气惊扰“愁人千里梦”这一情景,抒发内心愁苦。本钟情桂花高雅,却因它扰梦而生嗔怪,实则是将身世漂泊、家国动荡之愁借对桂花的情感抒发出来,情融于景,深沉含蓄。

3. 分段赏析

上片伊始,“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两句,生动地铺开了一幅桂花盛开图。那桂花小巧玲珑,如揉破的黄金化作万点金花,在枝头闪耀,而层层叠叠的翠叶,则似碧玉精心裁剪而成,如此精妙之态,非月中丹桂不能有。桂花花朵娇小可爱,不以艳丽丰满示人,词人独具慧眼,紧紧抓住其金玉般的特质进行描写,“轻”字将桂花的轻柔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与黄金本有的“重”形成鲜明对比,于虚实之间尽显桂花神韵。紧接着,“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笔锋一转,由花及人。彦辅,即西晋末年的乐广,他“神姿朗彻”“性冲约”“寡嗜欲”,被赞为“人之水镜”。词人生活在北宋、南宋交替的乱世,与乐广所处的西晋末年相似,乐广在乱世中“清己中立,任诚保素”,这成为了词人尊崇的做人标准。故而将桂花比作乐广,将乐广拟作桂花,二者相互映衬,“太鲜明”三字更是高度褒扬了桂花与乐广所共有的鲜明个性。下片起始,“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以对句呈现。寒梅与丁香,皆为芳香植物,备受世人喜爱,李清照笔下亦曾有诸多咏梅的传世佳句。然而在此处,她却以“俗”“粗”来形容梅与丁香。这或许是因为词人当时内心愁苦,情绪影响了对事物的看法,正如心情愉悦之人所见皆美好,而愁苦之人触景生愁。同时,词人运用抑彼扬此的手法,表面上贬低梅与丁香,实则暗中赞誉丹桂的清新、高雅,以此突出主题。结尾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直接点出“愁”字。这里的“无情”所指,从词人明贬暗誉的手法推测,应是那散发着迷人香气的桂花。词人仿佛在嗔怪桂花:我如此钟情于你的高雅脱俗,你却用浓郁的馥香惊扰了我的千里美梦,实在是太无情了。此结尾看似埋怨,实则饱含对桂花的深情,借花抒情,将词人复杂的情感表达得含蓄而深刻,韵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别具特色,上片聚焦桂花,以正面描写为主,从外在形态逐步深入内在神韵,精细描摹其质地,展现出桂花超凡脱俗、月朗风清的独特气质,着重凸显其精神之美;下片则别出心裁,巧妙运用对比,选取其他事物与桂花对照,愈发映衬出桂花的高雅格调,且这部分融入了词人强烈的主观感受,随性而发。上下两片相辅相成,词人借桂花寄托情思,使得整首词如同一篇意蕴悠长、令人回味再三的精美小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仅见《花草粹编》,词意浅薄,不类清照之作。且清照所作咏梅之词,情意深厚,有“此花不与群花比”之句,而此词则云“梅蕊重重何俗甚”,非清照之作明矣。兹不录。

清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漱玉词卷三》

# 这首词,上片是比喻,用了三个比喻,最后用人来比,显出对桂花的赞赏。这三个比喻有创造性。下片写桂花香,用梅花和丁香来比,起到过渡和陪衬作用。

近代周振甫《〈摊破洗溪沙〉赏析》

# 这首《摊破洗溪沙》也是咏桂词,同样给以超乎梅花的评价。这甚至令人对其是否系清照所作产生怀疑。(见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其实,同一词人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场合,对同一事物给以不同乃至相反的评价,并无不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也。

祝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宿雨》

下一篇:宋·阎苍舒《水龙吟·少年闻说京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