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风吹雨入楼斜":大风吹打雨水斜着飘进望海楼,
"壮观应须好句夸":壮丽的景观应该用华美的辞句来夸赞。
"雨过潮平江海碧":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江海碧澄,
"电光时掣紫金蛇":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
# 紫金蛇:形容闪电的形状和色彩。,掣:拉,拽。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望海楼晚景》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雨中闪电的独特景致,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与神秘魅力,字里行间满溢着诗人对大自然深深的敬畏之心,以及毫不掩饰的赞美之意。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壮观应须好句夸”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风雨壮观景象的赞美之情,毫不隐晦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使读者能迅速领会诗人的情感倾向。比喻:末句“电光时掣紫金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闪电比作紫金蛇,形象地写出了闪电的颜色和形态,以及其明灭闪耀、蜿蜒曲折的特点,使抽象的闪电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两句,将暴风雨迅猛的来势展露无遗。薄暮时分,诗人登上望海楼,本欲饱览钱塘的迷人晚景。岂料转瞬之间,狂风呼啸而至,飞沙漫天,紧接着暴雨如注,仿佛天河决堤。那雨借由狂风的威势,呈倾斜之姿直灌楼内。这般狂风暴雨交织的壮阔场景,瞬间点燃诗人创作的激情,促使其思索着要用绝妙诗句予以盛赞。而后的三、四句,则巧妙描绘了雨的消退之势以及雨歇后的天空景致。正当诗人绞尽脑汁,构思着如何用华美的辞藻去精心雕琢这场骤雨时,刹那间,风止雨停,这场雨来得匆匆,去得也匆匆。雨后,望海楼外天色渐趋暗沉,钱塘江的潮水如往常那般悠悠上涨。放眼望去,宽阔无边的江面宛如一块碧绿的美玉,澄澈而宁静。在遥远的天际,电光不时闪烁,好似一条条紫金蛇在朦胧的夜幕中肆意舞动。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简洁而淡雅的笔触,巧妙地运用横风、斜雨、平潮、碧江、电光等元素,勾勒出一幅生动的钱塘江望海楼晚景图。诗中虽未出现奇崛惊人之句,却凭借细腻的描写与独特的意境,成为写景寄意的佳作。从诗中暴风雨来临时的汹涌澎湃,到雨过天晴后的平静安宁,这种来势迅猛、去势平缓的表现方式,不仅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诗风,更让人从中窥探到诗人内心思绪如波涛般起伏变幻,其丰富的情感变化令人惊叹。
上一篇:宋·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下一篇:宋·陈亮《虞美人·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