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信由来惑是非":偏听偏信从来都能使人颠倒是非,
# 偏信:偏听偏信。
"一言邪佞脱危机":楚怀王听信了奸佞的邪言,使张仪脱离了危机。
# 脱危机:指解脱张仪的危机。,佞:巧言谄媚的奸人。
"张仪重入怀王手":张仪欺骗了楚怀王后,又被楚怀王囚禁,
"驷马安车却放归":却被高车驷马恭敬放行回归秦国。
# 驷马安车:四匹马驾着安坐之车,指张仪安然归秦。安车:系专词,汉朝以后指王后之车。
晚唐诗人
唐彦谦(?~893?),唐代诗人。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应进士试十余年不第,后避乱居汉南。曾任河中节度副使,历任晋、绛、阆、壁等州刺史。唐彦谦博学多才,擅书画音乐博饮之技。其诗初学温庭筠、李商隐,用事精巧,诗风纤丽。尤擅长七言诗,语言清丽,用典精巧隐僻,对偶工切,对宋代西昆诗人颇有影响。后崇尚杜甫,转趋淳雅壮丽。代表作品有《七夕》《夜蝉》《秋晚高楼》《过长陵》等。著有《鹿门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述楚怀王偏信邪佞、轻易放归张仪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其昏庸糊涂导致决策失误,蕴含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2. 分段赏析
“偏信由来惑是非”,精准点出楚怀王的致命缺陷。当时楚国在对秦政策上存在连横亲秦与合纵抗秦的分歧,屈原等主张合纵抗秦,而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兰等为亲秦派。楚怀王因偏听偏信,混淆了是非对错,这也成为楚国后来陷入困境的重要根源,是对这段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一言邪佞脱危机”,这里的“邪佞”正是指靳尚、郑袖等亲秦派。秦国张仪曾以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楚怀王与齐绝交,事后却否认承诺,致楚两次伐秦失败、丧失汉中大片国土。后来张仪自请赴楚被囚,正是靳尚等人向怀王进谗言“拘张仪,秦必怒,天下见楚无秦,必轻王矣”,怀王信从,让本处危机的张仪得以脱身。“张仪重入怀王手”,明确指向张仪再次落入楚怀王掌控的史实。怀王因张仪欺诈而一度转向齐国,派屈原修旧好,秦愿分地时怀王提出“愿得张仪,不愿得地”,于是张仪赴楚被囚,此时张仪确在怀王掌握之中。“驷马安车却放归”,描绘出楚怀王最终用四匹马拉的安稳车子放走张仪的结局。秦国执行尚首功的残忍政策,对楚始终是威胁,与齐联合本可制约秦,而怀王放归张仪的糊涂决策,使楚国错失惩处骗子、巩固合纵的机会,这一行为直接体现了他在是非面前的昏聩,也暗示了楚国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寄寓着诗人对这段历史的深切惋惜与深刻思考。
3. 作品点评
《史记》中的《楚世家》记录先秦楚国历史。此诗以此为题,借探讨楚国因是非不辨导致的历史走向,其深层意蕴引人深思。